凤台小戏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陈奕嘉发布于:2022-09-24 14:50:10
凤台小戏是山西省和顺县的地方戏曲小剧种,因产生于山西省和顺县凤台村而得名。凤台小戏的曲调流畅而优美,风格清新,节奏活跃富于变化,是一个剧目短小精悍、音乐清脆明快、表演细腻雅致、服饰道具轻便的小剧种。2009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资料记载,“凤台小戏”是由说唱“西厢曲”发展而来。传说在明末清初,一个陈姓商人由南方来到和顺县以卖笔墨纸为生,后娶妻生子在山西省和顺县凤台村落户,在闲暇时间,他常常给村里人说唱“西厢曲”。所用的曲调都是江南民歌小调,起初仅有《银纽丝》《*》《张生和莺莺》等南方地区民间曲调和片段词曲,主要以口头说唱为主,形式和音乐也很简单。当地老艺人追忆:在民国初年,当地有一个叫卢德芳的艺人家里有一本麻纸的凤台小戏的手抄本,上有凤台小戏剧目30余个,后来遗失。 民国初期,凤台小戏已形成,一是有了成熟的剧目,故事形成了完整的情节;二是行当已形成,有了生、旦、丑行,而且生又分出了老生、小生和须生,旦分出了老旦和小旦,也有青衣和丑旦;三是演出形式多样,有本戏、折戏,也有歌舞表演。有的一剧一曲,有的一剧多曲;四是出现了业余班社,尤其是自乐班活动十分踊跃,如清末民初的“扒头山小红火班”,每年冬天教戏,春天演出,年年都要组织活动。 凤台小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从其他剧种移植来的整本戏;二是源于地方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小戏;三是形式上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戏。凤台小戏结构简洁,故事集中,形式活泼。内容主要反映了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凤台小戏多为一个剧目只表现一段故事,时间都在15至20分钟左右,全部是折子戏,格调清雅,轻盈欢快。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