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观《建军大业》有感
基础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2班余雯阳
我第一次观看《建军大业》这部红*是在初二暑假,去晚了,没看到开头。时隔四五年,回想起来,我只依稀记得轰鸣的枪炮声、战士们的呐喊和挥舞的鲜艳旗帜。那时我懵懵懂懂,心中有着不知何来的那股热血与激动。今天,第二次观看《建军大业》后,我明白了——我有着一颗“中国心”!
电影一开场就是上海学生工人*。他们高举手中标语,用柔弱身躯面对枪口,口喊“打倒反动军阀”“打倒军人政府”,迈着坚定的步伐,而拿着枪的军人们节节败退。这样的场景令人震撼,是什么让他们勇敢至此,置生死与度外?我想是爱国的信念。然而,军人政府毫不犹豫地开枪扫射*队伍,霎时间年轻的生命们逝去,这令我既愤怒又无力,反动军阀政府腐败如斯却手握利器,仅靠手无寸铁的学生工人,仅凭爱国的信念能如何?我立刻明白了*当时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理论的意义。
我明白,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中所呈现的更残酷,更艰难,也更可歌可泣,《建军大业》里的一幕幕让我震撼、战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啊!
其中三*死守三河坝最令我印象深刻。三*与三万人,一边弹药不足,一边武器精良,为了给主力部队争取三天时间,朱德毫不犹豫地应下这次任务;哪怕很多战友牺牲,血染红了三河坝,应对朱德一问“值不值”,战士们一声整齐的“值”响彻云霄。阻拦任务成功后,为了让部队成功撤离,二百人留下断后,“父子同军,儿子离开;兄弟同军,兄长留下”。没有人退缩,兄弟甚至争抢着要留下,难道他们不知道留下断后的含义吗?那一刻,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个战士,而是在国家大义、民族危亡面前铁骨铮铮的中国人!
我并不喜欢看战争片,我的泪腺并不敏感,但不论是《建军大业》还是2021年的电影《长津湖》,都让我难抑泪水。
作为一名大学生,共青团员,哪怕影片中的战争年代已经远去,我们也不能忘记这份爱国的信念。重温历史,我会更将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是一位位有名或无名的战士们用自己的的生命换来的。祖国已经强大,但危机仍然存在,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们也要成就祖国的未来。虽然,1927年的中国与2022年的中国处在不同的局势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需要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不畏牺牲的“战士”们去为之奋斗。毫无疑问,我是其中一员。作为中国人,我很骄傲,就像孟晚舟女士所说:“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