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段情,唱给诸公听,诸公啊各位,静啊静静心,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
那群柔柔地唱着秦淮景的女子最后走出了教堂,走向了日本人的宴场,混迹风尘的女人最后以学生的姿态走了出去。
看完《金陵十三钗》,我很难不被这十三钗触动,我甚至会忘记了她们的职业一*。 她们第一次来到教堂的时候,眉目艳丽,穿着旗袍披着貂皮,嬉笑怒骂,走起路来腰肢一扭一扭,满是风尘女子的味道。一来就占领了地下室, 在里面肆无忌惮地打牌,换衣服,衣衫不整地和外国人调情。
“她们把秦淮河的脂粉味带进了教堂。
一群让人生厌的女人。
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 会为了一根琴弦而用生命犯险,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愿意用命去护着一群抗拒她们的孩子。人性-这是我在她们身上最为触动的一点,也是贯穿了整部电影的一点。我不想谈诸如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纠结这种宏大的主题,我只想说一-说电影里的这群人体现出来的人性和感情。
张艺谋在电影里,用了大量反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将这份人性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得那么动人。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她们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们都有缺点。那个来教堂收殓教父的外国人约翰,贪财,*,怕事儿,面对男孩的免费修车请求不为所动。这样的一个人,在日军闯进教堂时想到的第--件事情是躲起来,把那群无力的女学生丢在外面。但就是这样一个 贪生怕死的人,用还在颤抖的手撑起了教堂的红十字旗,大声控诉日军的罪过和教堂的不可侵犯,将那群女学生护在身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同伴告知自己只有唯一--个机会离开南京时说“我不能抛下那群学生”。当然还有那群女人,我还记得她们因为怕死把全身是伤的军人赶出教堂时的气愤,所以我能更清楚得感受到看到她们代替女学生赴死时的难过。
这样先抑后扬的手法,让这份人性更加动人。电影中的每一一个正面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个特征,都有着-份生命的鲜活。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电影背景便免不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痛。电影的开场就是女学生在战争的狼藉中逃命,身后是狰狞的日军。导演在电影开头就不遗余力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残忍。其中中国军人排成队,用身体挡住*,让爆破手尽力接近*的画面狠狠地刺痛了我。落后的祖国啊,付出那么多条生命才*了-辆*,而敌人后面还有很多辆*。张艺谋是细节处理的高手,他让紧接补上的那辆*只在镜头里出现一小部分,但已经足够刺痛人心。
那十几个女人的出现让我们短暂地忘了这份残酷,将欢笑和生机带进了教堂。敌人是野蛮的,军人是冷酷的,女学生是惊恐而苍白的,只有这十几个女人是鲜活的,笑嘻嘻的。她们来的时候是笑的,包括最后决定代替女学生赴死的时候也是笑嘻嘻的,爽朗甚至有点泼辣地叫喊要改- -改自古以来“*无情”“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骂名。她们在笑,约翰教父在强装地笑,女学生因为逃过一劫在笑,她们都在笑,笑得让我们差一-点就相信了这次赴宴不是必死,那些女人还有机会回来,直到小蚊子.上车前突然爆发的哭喊,我们才突然醒悟。
导演一直没把角色刻画成完美无缺的英雄,人性的第一个字是人。他用小蚊子的哭告诉观众,这些女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会怕死,但即使这样她们仍然选择赴死。最后她们离开教堂时,镜头从空中往下俯拍一十三 钗们穿过地.上大大的红十字架一一个个走出去,红十字架是救赎、生命的体现,这样的镜头让这一次离别充满悲剧和讽刺色彩。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