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董威发布于:2023-02-04 10:17:42
脸谱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脸谱起源于面具,脸谱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而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在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北齐兰陵王长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强,但相貌俊美像个女子,他打仗时就带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里,扮演兰陵王的演员就要带上面具。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脸谱的起源。 古代的面具上具有简单的符号,“观念符号”和"“表情符号”,用来表达某种特定的观念或表情。到了戏里,这些符号就直接画在脸上,表达更为复杂丰富的观念和表情。唐代就有"涂面"的记载,孟郊在《弦歌行》里写道:"驱摊击鼓吹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即表明了用染涂脸面表现鬼神的形象。宋代徐梦莘《三朝北门会编》的"清康中秩"第六卷记载了宋徽宗的两个佞臣以"粉墨做优戏",口出市井浮言秽语,蛊惑皇上。宋代"涂面"分"洁面"和"表面"两类,花面也很简单。画了个白鼻子、红眼圈,目的"务在滑稽"。因为宋代杂剧中,科诨占了很大比例。元代杂剧盛行,在《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做场》的大幅壁画中,出现了元杂剧正面人物中的"整脸"的谱式,突破了过去副净那种白底黑线的基本格调,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已注销]发布于:2023-02-04 10:43:12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如图1 所示。 几乎所有的人类族群,在其部落时代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中国先民们把他们崇拜的某种物品或者概念描绘出来,并对其进行一定仪式的祭拜。《后汉书·臧洪传》:“坐列巫史,禜祷群神。”祭祀仪式时,负责祭祀的巫觋们要戴上一定的面具。举世闻名的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据考证是古蜀国举行祭祀时的用品。又如“傩礼”,这是自先秦时代就有的一种迎神以驱逐疫鬼的风俗礼仪。傩礼一年数次,大傩在腊日前举行。《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傩礼中的表演者要戴上一定的面具,清代昭梿《啸亭续录·喜起庆隆二舞》中说道:“又于庭外丹陛间,作虎豹异兽形,扮八大人骑禺马作逐射状,颇沿古人傩礼之意,谓之《喜起舞》。”可见古代的傩礼,人们一定要戴上面具。宋代梅尧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诗“我惭贱丈夫,岂异带面傩”也能反证,人们在进行傩礼是需要戴面具的。这种带着面具的宗教舞蹈对民间舞蹈有很大的影响。 脸谱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脸谱起源于面具,脸谱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而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在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北齐兰陵王长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强,但相貌俊美像个女子,他打仗时就带上面具,以助其威。唐代歌舞《兰陵王入阵曲》里,扮演高长恭的演员就要带上面具。这可能就是戏剧中脸谱的起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肖雅芹发布于:2023-02-04 11:28:45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俗称小花脸。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就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故乐舞的记载。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兴义地区布衣族村民喜爱的古*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 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睑上勾囤,这样就逐渐产生了睑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睑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 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睑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开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蔡承橙发布于:2023-02-04 12:10:45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如图1 所示。 几乎所有的人类族群,在其部落时代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中国先民们把他们崇拜的某种物品或者概念描绘出来,并对其进行一定仪式的祭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宋施雨发布于:2023-02-04 13:17:22
戏曲脸谱是在唐、宋涂面化装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对戏 剧人物有一种象征意义,脸谱的夸张性、装饰性,不仅使人物的神情鲜明起来,同时也使创作者的思想倾向鲜明起来。寓褒贬、别善恶,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而寓意,也往往离不开取形。脸谱的创作过程往往带有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想象本身就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也都会反映到脸谱的象征手法中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杨馨怡发布于:2023-02-04 13:25:44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俗称小花脸。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路帅发布于:2023-02-04 15:23:43
红脸:关羽 有一次, 关云长挥军攻打曹兵时,左臂中了敌人的毒箭。神医华佗听说关公中了毒箭,前去医治。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后对关公说:“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将军的手臂牢牢绑在柱子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是担心你害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随后关公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手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 华佗手上的刀子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动,发出悉悉的声音,而关公手臂上流出的鲜血都溢出了下面的盆子。将士们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正常下棋喝酒,面不改色。不久,华佗把毒全刮走,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 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从来没有见过象将军这么神勇的人。关将军真天神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苏雨阳发布于:2023-02-04 17:40:52
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袁硕发布于:2023-02-04 17:50:12
脸谱起源于面具,脸谱将图形直接画在脸上,而面具把图形画在或铸在别的东西上面后再戴在脸上,在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毕闻悦发布于:2023-02-04 19:53:36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睑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 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睑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白坤平发布于:2023-02-04 20:06:44
戏曲脸谱是在唐、宋涂面化装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对戏 剧人物有一种象征意义,脸谱的夸张性、装饰性,不仅使人物的神情鲜明起来,同时也使创作者的思想倾向鲜明起来。寓褒贬、别善恶,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而寓意,也往往离不开取形。脸谱的创作过程往往带有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想象本身就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也都会反映到脸谱的象征手法中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齐齐哈尔医学院-唐强发布于:2023-02-05 13:33:17
戏曲脸谱是在唐、宋涂面化装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它具有深刻的内涵,对戏 剧人物有一种象征意义,脸谱的夸张性、装饰性,不仅使人物的神情鲜明起来,同时也使创作者的思想倾向鲜明起来。寓褒贬、别善恶,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而寓意,也往往离不开取形。脸谱的创作过程往往带有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想象本身就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也都会反映到脸谱的象征手法中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