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诈骗。诈骗分子首先会给应聘者下发一两个比较小额的*任务,有时还会“按照约定”返还本金和佣金,为的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充分赢得应聘者的信任。随后,骗子会逐渐加大*任务的数量和金额,同时利用“必须刷满多少单以上才能结算”或者“卡单”等理由,来诱骗应聘者继续投入本金。
2、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首先诱骗受害人在虚假网络投资平台投入少量资金,短期内给予高额回报,以此引诱受害人不断注入大量资金,最终谎称“账户异常”“提现限额”等情况造成受害人血本无归,随后销声匿迹。
3、*诈骗。诈骗分子通过QQ、微信、短信、第三方*、二手物品*等途径发布低价商品消息,以各种理由诱骗当事人通过支付宝、微信等渠道交易,“点对点”骗取货款。
4、冒充购物客服诈骗。诈骗分子假借“淘宝客服”、“快递公司”等名义,以商品有瑕疵要办理退款为由,诱骗当事人进入虚假退款通道,套取银行账户信息。
5、冒充公检法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配合调查。
6、网络虚假贷款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发送短信或网上发布虚假信息,称可提供低息或免息贷款,受害人与其联系后,对方就以先汇款至指定账户证明有偿还能力或帐户解冻、公证费等各种方式实施诈骗。
7、**、贷款诈骗。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微信、QQ、网页发布可以提升*额度、*套现、办理大额*或办理大额低息贷款等信息,等当事人主动与其联系,或盗取、购买*平台贷款申请信息后,以收取“解冻费”、“保证金”等理由,诱骗当事人转账。
8、缴纳“培训费”“补课费”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对QQ搜索“班级群”“年级”等关键词后潜入学生群、家长群,通过修改备注名和头像,冒充“班主任”发布虚假缴费信息及二维码,诱骗家长交费。
9、*游戏账号诈骗。诈骗分子在游戏中以低价*(或高价购买)装备或者游戏币为诱饵,让玩家登录虚假游戏*,一旦有玩家上当,骗子会在交易过程中以激活费、保证金等名义继续骗取玩家钱财。
10、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诈骗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公安机关破获的此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游离分子无论怎样花言巧语、手段翻新,最终都要落实到一个点上——向受害人索要银行卡、密码和账号。因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我们要做到以下6点:
1、坚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原则,平时多关注电视、报纸、网络,多接触、掌握一些防骗信息、技巧。
2、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坚信无端的中奖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骗局。
3、遇到“中奖”、电话欠费、“退税”、“涉嫌违法犯罪”等内容的电话、信息时,不要相信,不要理睬,不回复信息,不轻易打开不明链接、下载软件,不轻易用手机扫二维码。
4、加强保密意识,不轻易透露自己及家人身份、存款、银行卡信息,更不要向对方汇款、转账。
5、遇事不要着急,可以直接拨打110咨询、或到银行、税务、电信、公安等相关部门当面核实,未经核实前,切勿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
6、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该APP集报案助手、线索举报、诈骗预警提示、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帮助用户预警诈骗信息、快速举报诈骗内容、高效提取电子证据、了解防骗技巧,切实提升用户的识骗防骗能力。
切记:无论骗子如何花言巧语、危言恐吓,大家一定要不轻信、不泄密、不*、不汇款,遭遇电信诈骗时要注意保存证据,并尽快拨打110报警。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