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娱乐市场小鲜肉如春风正得意,可走红的同时自身实力的欠缺给了大众“偶像低门槛”的错觉。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的涌现,装着“偶像梦”的泡沫遍布人心。许多人因此怀想当初以雷锋,焦裕禄为偶像的岁月而愤慨:是什么让人们心中偶像的门槛随着时代的发展反而趋于倒退?
深究这个问题应当先从偶像的确切定义说起。它应是一个庄重的词汇,象征的指引我们行动方向的崇高的力量。把大众认可的偶像——科学家,艺术家,烈士等放在一起,可以发现不止表面的光鲜,他们都应具有某种受到我们崇敬而心生向往的特质从而成为偶像。而如今这个时代的“偶像”一词是被那些缺乏文化素养与良心的资本包装出来的,仅仅有着光鲜的外表而缺乏真正的素养与内涵,本不足以支撑“偶像”的分量,只称得上明星而已。
我们从不缺乏真正意义的“偶像”,所以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偶像观。
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是将其人格精神作为自己崇拜对象 ,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我们崇拜司马光是因为他用机智写下了《破缸救友》的故事,我们崇拜岳飞因为他弹奏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千古绝唱,我们崇拜董存瑞是因为他舍生取义的壮举,我们崇拜贝多芬是因为他留下了敲响心灵之门的《命运交响曲》,而我们崇拜张海迪是因为她以不屈服命运的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最动人的青春之歌。
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是以其亮点为出发点,按照实际情况加以灵活应用,而不能盲目崇拜。盲目地崇拜偶像,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当年希特勒曾掀起德意志民族的狂热,让人崇拜之余心甘情愿加入*,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苏联的个人崇拜之风盛行,斯大林的画像曾挂满各个农场,最终给苏联造成严重的损失。扫视当今,明星之风盛行,青少年纷纷将明星视为心中完美偶像。整日呐喊追逐,纯洁的心灵在无知的呐喊声中萎靡,伟人的事迹在他们的心中已泛不起涟漪,奋起的心已经蜷缩在黑暗的角落里,只能在浑噩的幻想中虚度时光。
偶像是榜样,是能带给我们帮助的典范,只有树立正确的偶像观,才能看破那些虚假的包装和炒作,选择了那些真正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英雄偶像,才能帮助我们提升自己价值,塑造精神的盾牌。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