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3年12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四观”。习近平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引导中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观念意义
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一个国家公民的世界观在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问题上的客观态度和科学判断,涵盖了对历史、民族、国家和文化的敬畏感、奉献感、忠诚感和认同感,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和心理积淀。树立并坚定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是国家团结统一的精神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基础。
正确的历史观
就是要坚持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需客观理性地以“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来看待和尊重历史,要善于在历史中发现规律、涵养智识,不能把历史原样照搬到现在,也不能把未来搬到现在。历史联结现在,历史照亮未来。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正确的民族观
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观,是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情基础上的民族观。新时代“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各民族要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正确的国家观
就是要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诚,自觉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国家统一是正确的国家观的核心与精髓,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需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正确的国家观内含着对中国历史命运的全面把握,内含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弘扬,内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薪续火,内含着对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担当。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