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过度关注自身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徐观红发布于:2022-11-17 16:21:16

当你走在路上时,是否会觉得别人正在注视你?是否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会在意每一个姿势、细微的表情,仿佛站在了聚光灯下,被成千上万的观众盯着?

这种强烈的自我存在感,就是“自我意识”的表现。

镜子测试表明,18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具备自我意识,能在镜子里辨认出自己。当我们在镜中照见自己,就像纳西瑟斯于溪水中瞥见自身倒影,从那一刻起,我们的一生都将痴迷于这个“幻影”,开启一段与自我纠缠不清的旅程。

如今,在社交媒体构筑的赛博空间里,“自恋”也肆无忌惮,写微博,发朋友圈,拍短视频,每个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我们从没有如此频繁地聚焦、放大过自己的生活,如果统计下每个人在网上发布的内容,数据之多足以令人惊掉下巴。表达自我、收获赞评令人上瘾,我们无克制地获取数字多巴胺,沉迷于一波又一波的颅内高潮。

关注与表达自我不是坏事,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但社交媒体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我们对自我的过度关注?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里提到:

“我们为了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无所不用其极。为了博取关注,我们彼此都成了橱窗。”

他警醒流连于单人舞台的我们,在没有他者的世界里,人会溺毙在自我之中。那么过度的自我关注会如何影响认知与行为?这种自我意识过剩的表现,如何扭曲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人际关系?我们如何减少过度自我关注?

01敏感,思虑过度

如果你的聊天对象半天没回你,你的内心活动是什么?

我是不是说错话了?还是我表现得太主动惹人厌烦了?

过度关注自我的人通常也是高敏感的人,他们的情绪波动幅度大,就像植物界的害羞草,社交场的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如过度的悲伤、恐惧、愤怒、焦虑等等,并开始不自控地胡思乱想,在此过程中,死去的回忆复活并攻击ta,以往负面事件的体验被代入到当前情景中,产生出很多不符合现实的猜测和夸大性的担忧。

怎么办:

这个时候,你需要察觉到自己产生的情绪,并告诉自己这一切只是起源于自己毫无根据的夸大猜测,很多事情其实并没什么,就是因为思虑过多,才让一切变复杂。

与其想太多,不如去行动,不要加太多内心戏,也不要太有压力,如果你想达成某种目标,它只取决于你付诸多少行动,而不是想了多少,产生了多少混乱的情绪。

02内向化思维

过度自我关注的人,总是对自己很苛刻,他们很“擅长”责备自己,自我折磨。如同上一个例子,别人长时间不回你消息,你的解释方式体现出你的归因习惯。

如果你认为原因出在自己身上,那就是内向化归因;如果你觉得是对方的问题,或者有什么事耽误了他,那就是外向化归因。

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个人的动机、心境、甚至表现能力。你是主动还是被动、轻易放弃还是坚持不懈、悲观还是乐观,都受归因风格的影响。

过度关注自我的人,容易把外界发生的事归咎到自己身上,限制自己言论自由和个人发展,把自己关进强加的心理监狱里,既当监狱看守,又当囚犯。

怎么办:

首先,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归因的多元化,不要片面地考虑自身问题,要统筹“内在”和“外在”这两个方面,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其次,用积极想法替代消极想法,这也叫积极错觉法,就是给自己加玫瑰色滤镜,豆瓣上有人分享了一个办法,每次情绪不对、遇到挑战时默念三遍:“凡是发生必将有利于我”。

或者试一试哈佛商学院教授Alison Wood Brooks的方法,把你感受到的“紧张”感,重新定义为“兴奋”——告诉自己我感受到的心慌气短并不是在紧张,只是在兴奋。

像社交平台上流行的反派学习法、公主学习法,都运用了积极错觉法,转换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让它变得更有趣更正向。

小小的认知改变,就能让你发挥得更好。

03社交焦虑与精神内耗

有网友这样形容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袭来,感觉就是明明阳光暖洋洋的,全身的力气却都被抽光了。好像以为自己充了一晚上电的手机,醒来一看电量只有10%。”

为什么一天也没做什么,却觉得很累呢?现代人的精神内耗,主要源自社交焦虑,过度关注自我的人会耗费大量能量去揣摩自己的表现是否让人满意,如果没达到预期,就开始胡思乱想陷入内耗旋涡。

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里提到:“对自我的关注,既是人的本能,又是人生难以承受的枷锁和负担。它等于把自己加载于自己身上,而每个人的自身都是很沉重的。”

怎么办:

1.放轻松,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心理学的焦点效应告诉我们,过度关注自我的人总是把自己看作中心,高估他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但是请放轻松,你其实没有那么多观众,你遭受的烦恼,别人经常注意不到,就算注意到了,他们也可能很快就忘记。

2. 转移注意力

自我存在常常会表现为一种疲劳,越是盯着自我不放,就会越疲惫,而破局的方法,正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转移到他人身上,这能帮助我们从自恋的纠缠中解放出来。

社交时,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谈话内容或社交对象身上,多考虑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其他人在说什么、想什么,而不是考虑自己表现得怎么样,这就是从选手心态转变到评委心态。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徐观红发布于:2022-11-17 16:23:39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熊思曼发布于:2022-11-17 16:25:45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王一婷发布于:2022-11-17 16:25:51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李尧炜发布于:2022-11-17 16:25:59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于欣言发布于:2022-11-17 16:26:22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韩雪发布于:2022-11-17 16:26:42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王悉黛发布于:2022-11-17 16:26:48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姜羽桐发布于:2022-11-17 16:27:45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邱苗苗发布于:2022-11-17 16:27:54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蔡雨辰发布于:2022-11-17 16:29:29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张文琪发布于:2022-11-17 16:29:59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张文琪发布于:2022-11-17 16:31:00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张兴广发布于:2022-11-17 16:32:33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彭欣发布于:2022-11-17 16:35:24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滕嘉雯发布于:2022-11-17 16:35:58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罗晶发布于:2022-11-17 16:43:28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张欣发布于:2022-11-17 16:45:54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刘紫依发布于:2022-11-17 16:54:22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陈雨晴发布于:2022-11-17 17:20:29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徐欣发布于:2022-11-17 21:40:35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袁嘉瞳发布于:2022-11-18 10:32:07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吴若彤发布于:2022-11-18 10:55:38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王润青发布于:2022-11-18 20:12:54
别太关注自己,也别妄自菲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