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保护利用,让黄河文物绽放新光彩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冯松发布于:2022-07-22 20:14:26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文物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如何推动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开启新篇章,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近日联合印发《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作出部署,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实施计划和具体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沿黄省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系统挖掘整理黄河文物资源,在考古、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古建筑、石窟寺保护利用等方面,在推动黄河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局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事实证明,做好黄河文物保护利用,可以有效支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可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当前,黄河流域9个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占全国的39.73%。黄河干支流所流经的69个市(州)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约16.8万处。但黄河流域文物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强,文物保护与展示利用整体水平不高,让文物活起来方法不多,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保护与开发建设的矛盾依然存在,融入当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效益发挥等方面尚不充分,难以形成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有效支撑。《规划》的落实落地落细,必将为提升黄河流域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提供强大支撑。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黄河文物保护的历史自觉。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这一切都凝结在一砖一瓦、一瓶一罐、一城一镇的文物与文化遗产之中。保护好黄河文物,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对于沿黄省区而言,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黄河文物,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做好保护黄河文物、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工作,才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深入挖掘黄河文物蕴含的时代价值,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历久弥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文物从来都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更是滋养未来的“甘泉”。创新黄河文物展示利用、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推进黄河文物活化利用、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以《规划》为蓝图,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黄河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让黄河文物更好走近大众,这是时代的呼声,也是群众的期待。只有扎扎实实做好黄河文物保护工作,书写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的崭新篇章,我们才能让黄河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搜索

复制

点赞 (1)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沈阳师范大学-冯松发布于:2022-07-22 20:15:23

收到

搜索

复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