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冬奥之旅,外国运动员点赞北京冬奥会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吴梓彦发布于:2022-02-18 14:07:47

       北京2022年冬奥会多项赛程已接近尾声,随着闭幕日进入倒计时,不少运动员也结束了自己的冬奥之旅,踏上了归程。

  短短十数天,各国运动员纷纷在社交网站上分享他们的有趣体验,真实记录对北京冬奥会的喜爱和不舍。透过这扇窗口,全世界看到了北京冬奥会对各项细节的精心准备,也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国敞开怀抱和世界“一起向未来”的温暖和真诚。

  “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中国”

  “宾至如归”,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组织和服务保障的努力方向,也是各国运动员在冬奥村的切身体会。

  2月15日,回到美国的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文,回顾自己的冬奥会之旅。“我花了几天时间来回顾自己在奥运会上的经历。我非常感谢能获得(参加冬奥会的)难得机会。”

  莫德在文中称,她认为自己的表现没有达到期望,但会更加努力。“当我们来到中国时,我感受到很多人的爱和欢迎,我迫不及待想再次回去。我非常喜欢这里的人、食物和文化。谢谢你们的支持!”此前,莫德在开幕式后发布视频,回忆志愿者对她大喊“欢迎来到中国”,让她受到众多网友关注。

  与莫德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来自俄罗斯奥委会队的亚历山大·博利舒诺夫,他在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项目上夺得两枚金牌和一枚银牌,在接受俄新社采访时,他说:“我爱中国!这里最棒了!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再来这里。”俄罗斯滑雪联盟主席埃琳娜·瓦莱巴接受采访时称,博利舒诺夫已将中国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肖恩·怀特日前发布视频,分享自己在冬奥村的时光,视频中他表示“真希望还能再待一天”。这位35岁的传奇名将此前曾透露非常喜爱冬奥村的美食,并且已经开始计划退役后有机会回到中国,他笑称“当然不是参加奥运会,而是来游玩”。 

  “离开北京前,我必须再说一次谢谢”

  2月15日,29岁的单板滑雪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里返回马耳他后分享了一则中国媒体为其制作的视频,并以中文自称“豆包姐”。她表示对中国最大的印象就是人们都很友好,“每次你走进餐厅,他们都会挥手向你问候,每个人看起来都很热情。”“这些志愿者也值得一块奖牌。”

  北京冬奥村开村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运动员对贴心周到的服务、舒适健全的设施不吝赞美之词。这让冬奥组委特聘专家拉兹罗·瓦伊达倍感欣慰,“这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冬奥组委各部门之间的对接非常高效,确保为运动员提供高水平服务。”

  瓦伊达表示,站在运动员的角度考虑问题,是北京冬奥会做好服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他以冬奥村中的食物为例,“饮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次冬奥村为各国运动员提供的餐品,既要展现中国文化,也要保证运动员的营养供给,我们在这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

  本届冬奥会的医护团队也以专业、高效的医疗服务受到各国运动员好评。2月11日,美国高山滑雪运动员尼娜·奥布莱恩发文告别北京,此前在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项目比赛中,奥布莱恩不慎摔倒在地,医护人员仅1分钟就赶到她身边救治,随后她被送至北医三院延庆医院进行手术。奥布莱恩说:“离开北京前,我必须再说一次谢谢。”“感谢所有照顾我的人,尤其是那些在终点冲向我的人,还有延庆的医生和护士们。”

  短短十余天的赛程中,运动员们收获的不仅有荣誉,还有珍贵的友谊。德国单板滑雪女子运动员莱拉尼·埃特尔2月13日戴着与中国志愿者交换的帽子启程回国,并在社交平台分享了机场候机视频,称“我们一切都好,非常开心”。就在2天前,埃特尔晒出她与志愿者互换帽子的合影,配文“我和冬奥村一位可爱的志愿者交换了帽子”,她还将账号头像换成了头戴这顶白色羊毛帽的照片。

  一流的比赛场地、先进的科技加持、精彩的赛事角逐、暖心的赛事服务……作为第一个在疫情影响下如期召开的全球体育盛会,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证明团结、拼搏、温情、和谐的冬奥盛会,正是全人类共同期盼的图景,也是“更团结”的现实写照。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