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关键词背后的冬奥会*(上)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聂嘉慧发布于:2022-02-14 21:37:22

1.  “低调”

1924年,法国的小镇夏慕尼,忽然成为了欧洲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焦点。

这座海拔1035米的小镇被阿尔卑斯山脉环绕,坐拥欧洲最高峰:海拔4807米的勃朗峰,一直是欧洲冰雪爱好者的度假胜地。

如此得天独厚的冰雪环境,一直让顾拜旦心动不已——这位在1896年首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人,希望再创办一个只有冰雪运动的“冬季奥运会”。

但他最初的提议遭到了包括瑞典、挪威在内的北欧诸国的抵制——当时已经有了北欧运动会,北欧国家反对再另外设立一个运动会来“抢风头”。考虑到北欧国家是当时欧洲冰雪运动的主力,如果一场冬季运动会没有他们参加,还不如不办,所以顾拜旦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是无法阻挡的:1908年,伦敦奥运会首次列入花样滑冰比赛;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又增加了冰球比赛。这两项比赛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终于,在1922年的国际奥委会巴黎会议上,顾拜旦力排众议,宣布将在1924年奥运会前举办专门的冰雪运动比赛。但为了避免刺激到北欧各国,所以这届运动会被低调地定名为“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意思是非正式的运动会。

1924年的奥运会正好是由法国举办,所以国际奥委会把这个“运动周”也交给法国承办,地点就在冰雪小镇夏慕尼。

夏慕尼“运动周”的官方海报,上面还印着“第八届奥运会”的字样夏慕尼“运动周”的官方海报,上面还印着“第八届奥运会”的字样

1924年1月25日,“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在夏慕尼拉开帷幕,共有16个国家258名运动员参赛——相比之下,1896年的第一届夏季奥运会参赛国只有13个。

这个低调的“运动周”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全欧洲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以至于国际奥委会在1926年做了一件事:

追认1924年的夏慕尼“运动周”为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奥运会。

2.  “*”

1936年,第四届冬奥会在德国的边陲小镇加尔米施-帕滕基兴举行。

在此之前,瑞士的圣莫里茨和美国的小镇普莱西德湖分别举行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冬奥会,虽然规模比第一届都有所扩大,但影响力毕竟只是局限于一些冰雪强国。

但当时的*德国改变了这一点。

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把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放在同一个国家举办。德国抓住了这次机会,用对待夏季奥运会的投入和热情,把第四届奥运会的规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建设的成就。

第四届奥运会的参赛国家和地区达到了28个,运动员达到了创纪录的646人。作为“概念秀”高手的希特勒,首创在冬奥会赛场设立主火炬,并在闭幕式引入了烟火表演。

为了在全世界面前营造出一种“友好和平”的假象,在这届冬奥会举办前夕,希特勒下令暂停对犹太人的迫害政策。那段时间,德国似乎成了犹太人生活的“幸福天堂”:攻击犹太人的新闻开始从报纸上没有了,大街小巷反对犹太人的标语消失了,甚至有一半犹太血统的德国冰球运动员鲁迪·鲍尔居然也被允许参赛了……

1936年2月4日,一桩新闻让犹太人乃至国际奥委会的心悬到了嗓子眼:

希特勒的密友,*党瑞士分部主席威廉·古斯特洛夫被一名德国的犹太学生*身亡。此时离冬奥会开幕还有两天,公众都担心希特勒会下令采取残忍的报复行动。

但希特勒为了冬奥会能顺利开幕,隐忍不发,只是下令将在建的德国最大最豪华的邮轮命名为“古斯特洛夫号”——这艘巨型邮轮后来在1945年1月30日被苏联潜艇击沉,成为迄今为止全世界最严重的海难事故

和当年的柏林奥运会一样,虽然加尔米施-帕滕基兴冬奥会也办得红红火火,但在二战后获得了国际奥委会的同样定性和检讨:

在当时的*氛围中,选择德国举办奥运会是不适宜的。

3. “复兴”

原本要在1940年举办的第五届冬奥会,最终是在1948年举办的。

至于背后的原因,大家应该心知肚明——第二次世界大战让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同时中断。

按照原先的计划,第五届冬奥会的举办城市是日本的札幌,这也是冬奥会将历史上首次走进亚洲。然而,在1938年,深陷侵华战争泥潭的日本告知国际奥委会:他们无法如期举办冬季奥运会了。

国际奥委会随即找到了瑞士,希望圣莫里茨能再次举办一届冬奥会。但是因为瑞士曾因滑雪教练参赛的资格问题与国际奥委会发生过争执,所以表示也无法承办这届冬奥会。

1939年7月,德国向国际奥委会抛去了救命稻草:他们不介意在上届冬奥会的举办地加尔米施-帕滕基兴再承办一届冬奥会。

这么做是否合适?这个疑问很快也就不再让国际奥委会纠结苦恼了——2个月后,德国闪击波兰,拉开了二战欧洲战场的大幕,在一片战火之中,不光这届冬奥会,1944年的冬奥会也宣布取消了。

直到1948年,又到了该举办奥运会的年份。

这一年的夏季奥运会是放在伦敦举办,所以国际奥委会向英国方面提出:是否可以把冬奥会一起给办了?

战后满目疮痍的英国当时办一届夏季奥运会已经是捉襟见肘,无力再承受“雪上加霜”,所以拒绝了这个要求。国际奥委会只能掉头再找瑞士:你们在二战中是中立国,又有成功举办冬奥会的经验,是否这次可以撑一把?

一场战争浩劫足以冰释很多前嫌,这一次,瑞士人没有拒绝。

于是,曾经在1928年举办过冬奥会的瑞士圣莫里茨再一次举办了第五届奥运会。

这一届奥运会的参赛运动员达到了669人,超过了上一届德国加尔米施-帕滕基兴冬奥会的参赛人数,参赛国家和地区也达到了28个,与上届持平——本来这个数字是能够打破纪录的,但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的策源地国家,被禁止参赛。

这是战后的第一届奥运会,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正如这届奥运会的海报描绘的那样:

凛冬将逝,一轮暖阳升起,虽然不至于太过热烈,但毕竟给世间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194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海报

1948年圣莫里茨冬奥会海报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