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为何总能出现惊天逆转?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苏海城发布于:2022-02-11 20:09:16

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任子威与匈牙利选手刘少林一直胶着。
直到最后一刻,刘少林被判犯规,任子威勇夺金牌。
这样的逆转场景,也曾出现在上一届冬奥中。在2014年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m决赛中,中国选手周洋在起跑后位于第二的位置。
比赛中段,周洋一度掉到最后。
但在第五圈时,前方三名选手发生“连环撞车”。
周洋趁势超越,重回第二,并在最后两圈冲刺超越韩国选手沈石溪,夺得金牌。
像周洋这样的逆转场景,常在短道速滑比赛中上演。甚至有时就像是对手故意把金牌送到了你手中。
为什么短道速滑是冬奥中最戏剧性的比赛?
要解释这个,先要了解短道速滑的特殊规则。
20世纪前后,北美出现了多个室内冰场,一些速度滑冰选手便常在室内冰场练习、比赛。
之后,这种在室内的滑冰比赛,也渐渐成了一个单独的运动项目,并在1988年成为冬奥会表演项目。
短道速滑的场地面积,也按照室内滑冰场的大小设置。
跑道的长度为111.12米,只相当于速度滑冰每圈长度的1/4。
较小的场地面积,使得短道速滑比赛不分赛道。

不像速度滑冰比赛中,运动员们只需在各自的赛道中,拼尽全力滑得更快。短道速滑的选手却挤在一起,需要随时观察对手,合理安排战术,才能趁势超越。
战术的第一个关键,是速度的分配。
在500米比赛中,选手们从起跑就会使出全力,抢先占据内道。
研究统计也表明,大部分在500米中获得第一名的运动员,在第一圈时就已处在了领先位置。

所以,你会看到运动员们使用交差式和平行式准备姿势,比赛开始后会踏切式疾跑,都是为了获得最快的起跑速度,紧扣内道滑行。
但到了1000米以上的长距离比赛,选手们更多会在前期保留实力,最后几圈才加速,甚至有些选手还会“狡猾”地躲在别人身后跟滑。
这是因为运动员滑行时,会受到空气阻力。尤其当速度达到10m/s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70%来自空气阻力。

跟在其他运动员的后面滑行,受到的空气阻力会变小,就能在前期节省体力。
所以,千万别小瞧那个背着手像大爷散步的选手,等到了最后几圈,她就突然杀你个措手不及。
战术的第二个关键点,是超越的时机。
在比赛中,选手们随时寻找着超越的机会。
选手们进入弯道时,会产生离心现象,他们需将身体向内侧倾斜,才不会被甩出内道。

进入弯道的速度越快,身体的倾斜程度就得越大。
这就可能出现选手没有控制好平衡摔倒,或是倾斜角度不够而而甩到外侧的情况。这时,后面的选手就可以利用空隙,实现超越。
不过这样的失误摔倒风险,也同样存在于加速的超越者身上。

战术的第三个关键,是集体的配合。

如果一个队伍的同国籍选手联手作战,比赛会变得更刺激。

在2021短道速滑世界杯男子1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和孙龙实施了“交替变速滑”战略。比赛开始不久,孙龙先领滑,当加拿大选手超越时,则换由任子威领滑。

每当有尾随者试图超越时,就会交替领滑。这既能节省体力,也能让尾随的人难以超越。
队友掩护,也是集体作战中常见的战术。
在比赛中,常可看到两位队友一起串滑,后方选手紧挨着前方队友,不留下任何被超越的空隙。这就使得对方要超越时,需走外侧,耗费大量体力。
或是也可以由一个队员负责控制其它对手的速度,掩护前方队友。有时制约得好,掩护的已不是前方,而是后方已经快超了一圈的同伴。
为了突破这样的严防死守,有时对方甚至会刻意犯规,弃车保将。
例如在这场比赛中,韩国运动员陈善有和崔恩景在第8圈第二个弯道入弯道前,陈善有从外侧超越,崔恩景同时从内侧超越。
虽然崔恩景因强行内切犯规被取消资格,但两名韩国运动员的同时超越,挡住了杨扬前进的路。
在一场几分钟的短道速滑比赛中,上演着多个战术的比拼。
要想在这样变幻多端的比赛中赢得冠军,绝不只是靠速度与技巧,还有团队间配合的默契,与在对方围剿中突围的勇气。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王荔发布于:2022-02-11 20:14:35

团体赛配合很重要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广东海洋大学-苏海城发布于:2022-02-11 20:22:23

对啊

用户头像
广东海洋大学-王荔 2022-02-11 20:40:15

嗯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