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来源:人民日报
历史的进程,总有一些时刻烛照未来,总有一些节点彪炳史册——
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当选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宣示,这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述“中国梦”,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第二次,是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
时光是忠实的记录者,记录下每一次宣示的庄严豪迈;记录下为实现对人民的诺言而步履不停的坚实脚印;记录下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如磐石,初心在胸中,使命在肩上,矢志不渝,精神昂扬,勇毅前行。
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梦想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这里见证了我们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领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如今,又见证了我们党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前来瞻仰。
昔日,老一辈革命家*蓝缕,披荆斩棘,从延安走到了北京。
今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北京来到延安,聆听历史的声音,面向未来宣示。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等集体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
“党的二十大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参观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铿锵有力的话语从延安发出,激荡起全体中华儿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豪情壮志。
重要历史关头,需要思想的引领、智慧的启迪、前进的号角。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国梦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精神内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同心圆。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初心不改,使命如一。从提出中国梦,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到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把光荣梦想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光荣梦想而不懈奋斗。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梦想,指引伟大实践。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伟目标不懈奋斗。从长征的血战到抗日的烽烟,从建设的探索到改革的攻坚,从发展的事业到复兴的伟业,多少上下求索的追寻,多少千难万险的跋涉,多少执着坚定的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穿越重重险滩,朝着光明未来破浪前行。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样的重要论断:“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十年苦干实干,十年砥砺奋进。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数字为证: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提高7.2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非凡成就鼓舞人心,伟大变革蓄积力量。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得到极大激发,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得到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党的二十大庄严宣告——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中国人民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新生而生,为了民族的复兴而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征程已经开启,新蓝图已经绘就。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能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一定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光荣梦想。
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
“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1938年,*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
站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强调“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百年大党始终本色不改,离不开政治上的时刻清醒坚定。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源自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也来自历史实践的检验和选择。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一步步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在这条路上,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大地,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向着民族复兴行进,以一种新的社会实践、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在历史中写下不朽传奇。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中国共产党人相信,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从改造中国中去认识中国,又从认识中国中去改造中国”。
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科学理论以其耀眼的理论魅力、雄浑的精神伟力、强大的实践威力,引领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之路。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分析了前进道路上面临的挑战——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形势越是纷繁复杂、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需要坚强引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万山磅礴看主峰。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顽强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艰难险阻,一定能够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有力地推向前进。
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9年5月,随着最后两个贫困县延川、宜川脱贫退出,革命圣地延安告别绝对贫困,为中国减贫事业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脱贫攻坚战中,延安牢牢抓住苹果这个特色优势产业,苹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小小苹果成了延安老百姓的“致富果”,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千钧。
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2017年10月31日,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强调共产党“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求党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
2020年4月,陕西平利县一处茶园,春雨初歇。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泥泞小路,向正在劳作的茶农们走来。在总书记身旁,是省、市、县、村级书记。总书记这张照片一推出,在互联网瞬间刷屏。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新时代延安的变化是中国变化的一个缩影。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小康生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全党全国之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决心打响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中华民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