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李媛媛发布于:2022-02-02 02:59:08
《读懂雷锋》观后感 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安庆乡简家塘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平凡的,然而正是这些无数的平凡构成了他的伟大他将自己那些平凡的脚印,一个个清晰的刻在人们心中。于是也就有了许多载体来怀念雷锋,从小就会告诉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我也依然记得小学午休过后,课间的广播覆盖整个学校的感觉,旋律很好听,小朋友们也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哼了起来“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到现在还有很多叙述雷锋的电影和书籍,都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财富。 读一本书自然要先看他的目录,而《读懂雷锋》的目录,已经清晰到仿佛把雷锋平生经历都摆在人眼前,如此幸运的我们在雷锋的家乡学习知识,我们自然也要读懂雷锋并弘扬他的精神。目录上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小标题,又生动又形象,“一团火”“一滴水”“一块砖”“一颗钉”“一粒种子”“一缕春风”这仿佛就是雷锋精神的内涵。如今在长沙市望城区雷锋镇建立了一个雷锋纪念馆,外来游客都会去参观雷锋故居,那是一座两间半的土砖茅屋,是20世纪60年代在原地基上重新修建的,屋内简单的陈设都是雷锋本人用过的。 雷锋房子中间的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和衣柜。墙上的介绍写着雷锋父亲、雷锋哥哥、弟弟先后在这间屋子里死去,母亲也是在这间房间里悬梁自尽的。寥寥数语道尽了雷锋童年的苦难。谢迪安说他和雷锋小时候一起补过兔,挖过笋下塘玩过水,捉过鱼,捞过虾,摸过螺丝也上树摘桃子里掏鸟窝,到路边菜地里摘地主家的黄瓜,做过不少捣蛋事。“虽然家庭悲惨,但小孩子的乐趣他也有”可能正是这些无顾忌的快乐和大家的收留,让他乐观,善良,正直坚强。 我看过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的时候,这一次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被这个社会抹除;第三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这一刻才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以后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大家在以各种方式纪念雷锋,用行动学习雷锋,所以雷锋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雷锋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他把平时俭省下来的积蓄,寄给战友困难的家庭,寄给遭受灾荒的不相识的人民。他用业余时间辅导驻地附近学校的孩子们,帮助他们好好学习,教育他们养成健康的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有人曾这样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人们还记得他冒雨护送老人,还记得他用自己的前卫丢了车票的旅客买票,还记得他深夜为战友缝衣服……他的形象深入人心,直到今天,那些舍己为人的人,仍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活雷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命的岗位?”雷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谱写了一首首助人为乐的新曲,最令我感动的是书篇中,描绘雷锋在抚顺市上寺水库抗洪救险的情景:雷鸣电闪待遇,滂沱大雨,洪水肆虐,身体虚弱的雷锋和战友们一起顶着暴风雨,踩着过膝的稀泥,猛力挖掘泄洪道。突然一大片红粘土被洪水冲垮下来,雷锋措不及防,铁锹头被打掉了,他就用手挖,一口气干了很长时间,只觉得手指头火辣辣的疼,手指已经磨破了皮,就这样坚持了七天七夜,终于驯服了猛兽般的洪水。雷锋奋不顾身的精神受到了战友们的热烈赞扬。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永不停息地为人民做下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这些事称不上是多么伟大的壮举,但正是这一点一滴的为人民排忧解难的好事,犹如一砖一石,构筑起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厦,高高的耸立在人民的心中。 窗外的星格外明、分外亮,他们好似是雷锋精神的化身,高悬在人们的心空中,永不陨落。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不朽的象征---象征着我们民族勤劳俭朴,关心他人,克己奉公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成了一种永恒的启示---启示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奋发图强,与时俱进,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奉献出每一分光和热。
回复
加载更多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