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在广度和深度上提升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性认识。
何以结合: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传到中国后,之所以能够被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所接受,并在中国得到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坚持不懈地把这一科学理论同本国实际和历史传统相结合,使之持续民族化、本土化,这就是科学理论的“内化”过程。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必须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的契合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时代气息,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根植于历史的中国,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中国风格和豪迈中国气派。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朱熹园。他指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提供丰厚资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历史沃土和思想土壤。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逐步融合、有机统一。这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成功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占有指导和主导地位;中华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主体,具有文明主体地位,二者已成“两源一体”,融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