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选择的优势。对先行国来说,伴随经济发展所发生的产业结构进化是自然的结果;而对后来者,则可以成为自觉的目标,能省去许多摸索和弯路。凡善于从先行国的经验、教训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并付之自己的经济发展实践者,就有可能创造奇迹。先行国相对于后发国家在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上,还存在某种劣势。先行国的经济建立在成熟的产业结构之上,要改造和调整比新建困难得多。20世纪20年代英国因没有适时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落在了当时的后发工业化国家之后。
第二,途径的优势。吸收和引进先行国的技术开发成果,比从无到有的摸索和发明要容易的多。美、日、德都曾实现过“跳跃式”的发展,而这种发展都是建立在大量引进和吸收先行国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的。后发国家还可免去技术发展的中间过程和时间,实现跳跃式的技术进步,从而迅速缩短同先行国的技术差距。后发国家缺的是资金和技术,而在劳动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这一优势是吸引先行国资本和技术移入的重要条件。
第三,精神的优势。后进国家的经济落后能引发强烈的社会变革意识,这种革新精神能迅速的引导全社会资源投入到工业化进程中。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战败后,举国上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以坚韧的毅力挺过了难关,并以经济的起飞重新唤起了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第四,学习的优势。在诸多优势中,该优势最重要。因为引进、消化、变革国外先机技术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他不仅能有效的缩短后进国与先进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研究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正是因为“后发优势”的存在,我们才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有很大的信心。应当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有值得我们重视的两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加入WTO 后的制度变迁优势。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 。加入WTO 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主动的战略选择,它将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好的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尽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经济上的差距;它将使中国直接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可以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完善中发挥更大作用;它将有力促进中国国内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加快建立符合国际惯例、与国际市场对接的新体制,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中国制度变迁对经济成长的推动力的后发优势将更加明显,尤其在政府改革、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上将会有大的突破。因此,加入WTO ,制度的创新和制度的变迁将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体制保证,也给我国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第二,吸引先行国资本和技术移入的优势。资源在国际间移动的研究包括资本、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的移动问题。其中,可移动性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移动,当属资金的移动,随之而来的则是技术及人力资源等。中国汽车产业短缺的是资金和技术,所以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市场优势来吸引外资和技术进来,来加速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变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形成后发优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兴起,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加快,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题。而中国则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最大吸收国之一,后发优势的因素越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