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用户头像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钟佳利发布于:2021-10-29 15:21:02
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廿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廿四节气与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廿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 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北斗星的斗柄循环旋转,从正东偏北的“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依次指向十二辰。天维建元,是从寅开始的,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个轮回由此开启。斗指寅为立春,斗指壬为雨水,斗指丁为惊蛰,……斗指丑为大寒。[1][3][2][27]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立杆测影(土圭)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称为“中气”,再把相邻“中气”之间的时间等分,称为“节气”。平均每月有一个“中气”与一个“节气”,统称为“二十四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冬、小雪、大雪。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黄经度数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0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当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廿四个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自然结果。“黄经度数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全部回复共0条 没有更多回复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