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用透支的社会,人们常以审视的目光看待他人。对之抱以怀疑的态度,度量彼此的信誉。
“我为什么要相信你呢?”
一句不相信,就可以让对方无话可说。却也在两个人之间留下了一堵墙。彼此之间无法再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良好的自我维护方式。
事实上我们也确实应该保持警惕,使得诚信缺乏的社会多一份理智。
但是你看过农夫与蛇的故事吗?
农夫见蛇可怜,心生善良。于是将其抱在怀中。不曾想蛇苏醒后不但不感激,而且还反咬一口。形势转换,我们还愿意当农夫吗?当我们选择相信别人,并给予帮助时,那人却恩将仇报。亦或是这本身就是一个局。
这时我们该如何对待,还会有下次吗?
不,不会了。
那些受到过伤害的人,还会见人便说,我如何种种。对此,那些听众也深以为然。在与朋友闲聊之际,转述此事。口口相传之下,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被无限放大。人们联想到网上的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久而久之,在生活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的给对方插上“不可信”的标签。
原因何在?
我们只是在情绪与理智中选择了后者。因为我们怕再一次受到伤害。亦或受他人言语的影响,便轻信于此。
所以。
在善良与丑恶中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丑恶的一面看待他人。
结果是。
在热情与冷漠中我们情愿在脸上戴一副冰冷的面具。
在正直与虚假面前,我们不相信有正。
在谎言与诚信间我们妥协于谎言脚下。
这是人性的真实展露,还是因为在道德没有逾越界限的情况下,我们给予它足够自由。
而非自觉维护人性的善良。或其中也许存在着自我封闭过多的因素。又或者对自己还不够坦诚,对这个世界没有包容的度量吧。
思考一下。
我们都拥有一颗无比赤诚的心。愿意接受他人目光的赞许。同时我们更应该诚信以待,为别人打开一道方便之门。也给自己解下一道人心道德的枷锁。
还记得《感恩的心》吗?
我们每个人只需要献出一点爱。而这一点一点的爱就会照亮彼此的心灵,敞开心扉学会包容。
诚信。每个人不仅要学会理解宽容,放开心胸接纳他人。更要自觉维护,遵守。如果世间每一个人都将信誉纳入人生准则。我想世间就不需要有“贷款”这个词了。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