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

用户头像
来自武夷学院-黄丽玲发布于:2021-11-08 08:33:03
看共产党的历史和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就像是在看一部充满智慧的传奇,每一个故事里面都不乏让人深思的智慧,下面我就以解放战争这段历史来介绍一下。解放战争的我想也可以像毛泽同同志的“论持久战”中一样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时,人民解放军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装备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这样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在国民党这一方,他们先后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在全面进攻阶段,国民党实施对解放区的全面包围政策,从四个方向同时进攻,发挥他们数量上的优势,但是人民解放军相应的采取了集中兵力大运动战的策略,在局部上抵消国民党军的这种优势,从而各个击破,取得胜利。而在国民党的重点进攻阶段,他们克服了全面进攻上兵力分散的弊端,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专攻一点的策略,那么人民解放军实施的是什么样的对策呢?——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把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作为目标,同时国民党军占领城市后必然还要派兵留守,这样积少成多,也就减少了两军在数量上的差距;在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中最著名的战役就是孟良崮战役了,人民解放军避其锋芒,终于诱得战机,一绝歼灭敌军的王牌主力七十四师,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第二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首先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刺国民党政府的核心,牵制国民党军的行动,使其不能全力进攻,减少解放区的压力,使人民解放军可以有余力主动进攻,使两军处于相持的态势,这就像“孙子兵法中的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通过敌人不设防的地区进军,在敌人预料不到的时间,向敌人预料不到的地点进攻,而且是攻其必救的地点,使人民解放军可以在总体上与国民党军相持下去,为全面反攻争取时间。第三个阶段——战略反攻阶段,首先是辽沈战役,当时东北的大部分土地都在人民解放军的掌控之下,而且东北野战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东北国民党军的数量,因此这里成为反攻的开始。关于辽沈战役有这么一个成语“关门打狗”,这个成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因为当时人民解放军还没有海军,所以就很难阻止国民党军从海上逃窜,但是国民党的海军也不是很强大,而且当时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军相当多,所以解放军采取了封锁东北国民党军从路上逃窜的途径,先打锦州,将东北一窝端。其次是淮海战役,这次战役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疼打落水狗,当时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人民解放军采取分批分割歼敌的策略,先歼灭黄百韬、黄维兵团,然后围歼杜聿明集团,集中兵力取得局部的绝对优势,歼灭国民党军在长江北岸的主力军团,为渡江作战准备了条件。最后,再说说平津战役,这次战役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是瓮中捉鳖,当时平津地区周围已经全部处于解放军的控制之下,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处于重重包围之中,就像是瓮中的鳖,毫无反抗之力,最后被迫投降,这就像“孙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然后就是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此时已经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于是采取了有重点的全线突击的战略思想,对长江防线全面出击,充分发挥出数量上的优势,同时确定重点突击方向,出其不意,最终突破长江天险。我们学习党史、学习军史,我们真正应该学到的除了党和人民解放军的艰辛的历程,就是要学习党和人民解放军几十年来凝结的智慧,学习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人民统一战线的智慧,学习人民解放军的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战略思想,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军队几十年来积累的财富,是一段是十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只有积极地学习党和人民解放军的智慧,在现时期勇于创新、发扬光大,才能更好的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信我们会成为做到的!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