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严浩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严浩发布于:2017-11-02 16:55:06

小组成员 1622112~1622119 张鑫宇 任世谦 朱学岩 郭浩川 朱耀宇 王天成 蒋伟豪 张思超

科创中心城市的特征有哪些、概念是什么?大学生创新对于科创发展的作用有哪些?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点赞 (0) 回复
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严浩发布于:2017-11-02 18:01:36

  我个人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蝎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发布于:2017-11-02 18:01:54

从上海市经信委方面来看,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重点创新工程确定、产业结构优化等工作已经铺开。据悉,上海市经信委已提出了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大飞机、新一代核电、卫星导航、重型燃气轮机、智能制造、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新材料、互联网产业、云计算和大数据、智能传感器、智能显示、创意设计等一批创新工程。在企业技术创新上,上海推动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研发活动的主体、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主体、获取创新效益和承担创新风险的主体。预计到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翻一番,占全市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70%。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上海提出到2020年,上海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级要达到欧美主流城市的水平。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 2017-11-02 18:17:17

这位同学的数据准备很充分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思超 2017-11-02 18:18:57

我觉得可以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严浩 2017-11-02 18:18:57

嗯,我觉得ok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学岩发布于:2017-11-02 18:05:40

大学、科研机构集聚,科技研发人才众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严浩发布于:2017-11-02 18:06:21

当今是一个科技突飞猛进的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党和国家大力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科技创新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发布于:2017-11-02 18:06:34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仅是上海加快创新驱动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利用上海优势带动全国创新发展的要求。2014年5月,习*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希望上海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学岩发布于:2017-11-02 18:06:55

通讯设施高度发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发布于:2017-11-02 18:07:20

大学生在现在以及未来都将会是科研发展的主力军,其到的是推进及引领作用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 2017-11-02 18:11:43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 2017-11-02 18:13:23

@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 嗯什么嗯,你也是大学生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 2017-11-02 18:15:29

@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 嗯???嗯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学岩发布于:2017-11-02 18:07:51

大量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支持创新融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发布于:2017-11-02 18:08:11

上海要建科创中心,而且是国际领先、有全球影响的,任务非常艰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发布于:2017-11-02 18:08:22

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超强超短激光用户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平台等一批大科学项目装置启动建设;李政道研究所、国际人类表型组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等一批顶尖创新机构和平台正在张江汇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浩川发布于:2017-11-02 18:08:35
大学科研机构集聚,科技研发人才众多。科技创新中心都是所在国家大学、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数量多,质量高的区域。比如美国的硅谷,拥有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等十余所大学和9所专科学校及33所技工学校,美国的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能源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等数十家国家级研究中心,坐落于硅谷附近,同时也拥有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上千名国家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几万名工程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学岩发布于:2017-11-02 18:09:01

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有效提升城市群创新力   生活生态环境优良   政府强有力的扶持   高度开放的创新环境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发布于:2017-11-02 18:09:08

调整发展指导思想。上海正在做面向未来30年的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规划的编制,应把科创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功能定位,和 “四个中心”建设并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都是产业中心。从城市发展趋势看,从“产业中心”必然走向“产业中心+创新中心”。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张鑫宇 2017-11-02 18:56:43

创新思维能力是大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发布于:2017-11-02 18:09:37

创新正越来越体现出跨区域协同的特征,作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代表,张江有责任、也有动力抓住这一潮流。在波士顿设点是一个侧面,此前,张江已与欧盟、东盟以及金砖国家构建起稳定的关系,促成了一批项目落地。在大洋彼岸,以上海市政府的“张江专项资金”为引导,硅谷已设立“张江硅谷微技术产业园”。此番落子波士顿,意味着张江已经在美国的原创技术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都完成了占位。今后,这种直接建立科技园的模式,有望在英国、荷兰、德国等地进一步复制。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严浩 2017-11-02 18:12:17

是啊是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严浩发布于:2017-11-02 18:09:43

一个真正的大国,必然也是科技强国。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服务和围绕国家战略,着眼于全球视野,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定位于前沿窗口和国际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创新枢纽竞争,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为根本改变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作出上海全面而独特的贡献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 2017-11-02 18:12:15

有理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浩川发布于:2017-11-02 18:09:49
通讯设施高度发达。巴黎建设了跨国界数据中心支撑的城市创新服务平台,包括IBM、GE等在巴黎建立的16个重大数据中心项目,成为巴黎提供创新数据整合服务的神经中枢。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市实现了全城wi-fi覆盖,并且全部免费使用,并推出了一个专门服务于创新创业者的网站,详细列出了各种扶持政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浩川发布于:2017-11-02 18:10:38
大量金融机构与风险投资支持创新融资。纽约以强大的科技实力与资本市场为主导,建设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体系。除了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和私募股票交易市场之外,纽约在担保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间接融资风险分担体系。全美500家最大公司,约有30%研发总部与纽约的金融服务相联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发布于:2017-11-02 18:10:38

you有必要开阔创新思路,开放创新思想,我们肩上的担子也更加承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发布于:2017-11-02 18:11:11

科创,是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浩川发布于:2017-11-02 18:11:14
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有效提升城市群创新力。对一个特大型城市而言,创新资源高度集中,反而会产生一定的负效应。东京的空间结构,由传统的“一极集中”向“多心多核”的分散型创新网络转变,推进了区域多中心城市复合体的建立,大大提升了东京的创新竞争合力。巴黎则形成了以郊区卫星城镇为主的城市群科技创新产业布局。英国在打造科学城时也把关注的目光跳出了伦敦,把创新资源适度向纽卡斯尔、曼彻斯特等六个城市集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浩川发布于:2017-11-02 18:12:41
生活生态环境优良。科技创新中心是高端人才的荟萃之地,因此各城市都高度重视城市的生活便利性、宜居性,并把生态环境视为城市发展的关键目标。比如纽约在愿景规划中提出“更加绿色的纽约”这一主题,东京同样把绿色、活力、宜居视为未来发展战略导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发布于:2017-11-02 18:12:54

面向海外的拓展,既能为张江和上海注入国际科创元素,也正成为张江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创新障碍的着力点。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严浩 2017-11-02 18:14:30

确实,我国的科创中心建设之所以遇到瓶颈,与缺少国外的一些科创元素密切相关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 2017-11-02 18:26:11

这位同学,谢谢你客观的评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浩川发布于:2017-11-02 18:13:13
政府强有力的扶持。科创中心在演进发展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这种支持既有显性的,比如税收、补贴贷款方面的优惠,也有隐性的,比如建立某种机制,破除一些壁垒,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严浩发布于:2017-11-02 18:13:32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突破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发布于:2017-11-02 18:13:55

创新科研体制,提高科研投入效率。过去几十年,中国创新的制度设计基本上采用了“成果转化”的路径模式,深圳依靠“需求拉动”的模式,创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第一,团队从事的领域是不是国家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是否能够拉动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团队是否用正确的方式高效率工作;第三,团队自身是否具备国际一流团队的能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浩川发布于:2017-11-02 18:14:39
日本筑波科学城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制定了大量优惠政策,并通过立法形式予以保障。这些政策法规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区制定的法律;二是与高新技术产业区相关的国家科技经济乃至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东京在2000年出台了《促进基础技术开发税制》,对高新技术企业采取多种减免税收政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朱学岩发布于:2017-11-02 18:14:51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通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能够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的心理活动,是人类智慧升华的表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严浩发布于:2017-11-02 18:15:51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而且是身在上海这座大城市的学生,更是应该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要有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2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郭浩川发布于:2017-11-02 18:16:03
高度开放的创新环境。实践表明,越是开放越容易成功,开放的力度越大,其国际影响力也越高。这种开放不仅表现在城市内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开放,而且也表现在跨区域、跨国界进行的创新合作上面。硅谷技术人员中,亚洲人占了60%,高技术人才中有33%是海外来源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3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伟豪发布于:2017-11-02 18:16:13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职责,防止创新主体错位。企业的职责是研发技术、创新产品,特别是注重原创性产品开发。目前,一方面是企业重视研发不够,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非常弱。另一方面,大学和科研院所里,大量人员不在做基础研究,而在做一些横向研究,做企业应该做的事,或者只能产生大量的论文和论证会。综合性大学职责是基础研究,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培养创新人才。上海综合性大学办了过多的校办企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