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长:1622131 冯海川
组员:1622121 徐杰
1622122 张裕卿
1622123 陈佳峰
1622124 王俊祥
1622125 申喜成
1622126 黄子枫
1622127 汤建峰
1622128 李磊焯
1622130 陈智威
1632114 杨宇擎
相关讨论:
1.我国分配制度的性质和原则?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有哪些?
3.存在哪些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组长:1622131 冯海川
组员:1622121 徐杰
1622122 张裕卿
1622123 陈佳峰
1622124 王俊祥
1622125 申喜成
1622126 黄子枫
1622127 汤建峰
1622128 李磊焯
1622130 陈智威
1632114 杨宇擎
相关讨论:
1.我国分配制度的性质和原则?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有哪些?
3.存在哪些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上海海洋大学-王俊祥: 按劳分配
几种分配方式相互配合,灵活的实施。
按劳分配,公平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我们确实应该按劳分配
@上海海洋大学-陈智威: 我们本来就是按劳分配
我觉得这就是按劳分配
@上海海洋大学-朱耀宇: 你是朱吗?
@上海海洋大学-王俊祥: 我可能要去远方了
哇,你说的真好,我很赞同你的看法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实质上反映出劳动、资本、管理等各种要素都按贡献参与了收益分配。其中按劳分配为主题反映了劳动要素是各种生产要素中最受重视的部分。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中国经济的开放度越来越高,收入分配不仅受国内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所以,进行收入调节也必须充分考虑经济的开放性。特别是要认识到:我国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居民收入差别的扩大本身,就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
社会的分配方式是由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尽管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好的,但具体执行起来,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我们在评价分配制度的时候,不能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都算在分配制度的账上,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种看问题的方法
厉害了,我的弟,,,,,,,,,,,,,,,,,,,,,,,,,,,,,,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旧的社会成分上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承认劳动的差别,把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恩格斯曾指出:“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生产的社会产品数量有限,能够用来分配的个人消费品也是有限的。
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第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新的经济板块迅速成长。第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也促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由于经济的开放性,国家的收入调节政策必然会引起企业和居民的反应。例如,如果国内的税收高,企业和居民就会有将收入转到国外的倾向;而且,利用国际因素进行避税的动机也会很强烈。因此,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收入调节政策可能会引起经济活动发生重要变化,而且使收入调节政策本身的效果也变得更为复杂。这些都要求我们的收入调节政策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采取对全体劳动者来讲都比较公平的方式,即按劳动者为社会提供劳动量的多少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并以此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一直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马克思当时设想的按劳分配,是通过劳动券实现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只能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才能实现,劳动者先以货币工资形式取得劳动报酬,再用货币工资到商品市场上购买个人消费品。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实行按劳分配,要求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劳动,才能获得收入,是对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对对对,我们应该消灭剥削,减少我们固有的思想,那种封建的。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按劳分配既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体现。只有实现了按劳分配,才能体现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才能从经济上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
以上两点,共同构成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在我国,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当今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制度,相比较资本主义社会资产积累模式,我国的分配制度显得更公平。相比较平均分配制度,我国的制度更切实际,能刺激人们的劳动热情。
这一分配政策的执行大大的调动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回顾30年来的历程,总结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实践。 然而再看当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它带来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