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畅所欲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战略选择。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同时,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使全体人民形成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外部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为我国实现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高度重视文化思想建设工作,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立场、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代的中国文化的现实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它首先包括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其次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充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次是与这种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各种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作品为载体,借助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充实感、崇高感和自豪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破除一切不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定的经济土壤必然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对于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10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破除一切不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传播载体。
*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应当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在文艺创作中,品位是指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层级,越是优秀的文艺作品、经典作品,其品格所处的层级越高。品高则人仰之,品低则人抑之。格调是指文艺作品的整体形态所显现的风格、神韵、气象,格调为人所创又反过来影响人自身。
在新阶段,随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是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支撑。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着力培养造就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健全和完善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能的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为文化人才创造宽松、自由的研究和工作环境,尽可能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优秀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保护知识产权、制订鼓励创新的机制,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多出精品力作、多出文化大家名家。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在学术问题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批评和反批评。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对学术问题,要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努力析事明理、解疑释惑。
党要大力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使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以及科学的健康的积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风格得到弘扬,使那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因素受到抵制。
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增加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文化资源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文化产业前景广阔。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职责使然,是贯彻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