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
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你怎么看?
所谓文化范式,是指一定历史阶段,文化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文化观,包括文化理念、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运行方式等方面。文化范式反映的是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主流文化的发展模式,它内含明确的文化价值取向,牵引着文化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结构,进而影响着社会的动态发展。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重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影响着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隔断的根脉。新型文化范式的确立,是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开拓创新。它首先表现为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简言之,就是三句话,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
我们应该把弘扬科学理性精神与倡导人文精神统一起来。科学的文化能高屋建瓴地站在时代的前沿阵地,指导和统帅人类历史的前进。
“建设”是一个全面、整体的概念,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应当 包括思想理论建设、组织队伍建设、法规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业务建设等五 个主要方面。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和自豪,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其次,它坚决主张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又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活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使古老的中华文明之树开出新的时代之花,为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政治、社会的稳定为文化繁荣提供了保障和基础,而文化领域的稳定和繁荣也为社会 的稳定作出了贡献。文化建设贵在稳定,重在积累,在稳定中发展,在积累中不断创新 。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革命到建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改革开放,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行为担当。
历史和现实表明,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新范式,重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我党的革命文化,体现新时期的文化自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文化强国发展道路。这里,我们着重指出,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范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国家前途命运的第一位要素。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有城市的文化繁荣,又要有农村的文化繁荣。要统筹规划,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保证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等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
我们应该遵循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用与现代化相适合的时代精神来审视历史文化传统,经过认真科学的分析,严格审慎的过滤,使优秀传统文化熔铸到时代精神中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把握好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既要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要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博采众长,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