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讨论啦
所谓常态,就是正常状态;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人类社会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人对社会的认识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
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攀升至46.6%,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已占GDP的80%以上。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将是长期趋势。
新常态的第五个特征是,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向起决定性作用转换。市场升至“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的发展阶段时,往往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容易忽视技术进步、结构优化,以致出现经济与社会、城乡、地区、收入分配等结构失衡。伴随着问题的累积,容易出现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严重下滑。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就要需要准确研判新阶段的特征,重新定位,实现转型升级。
《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一文指出:“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
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稳”:稳增长、稳物价、稳预期、稳大局;“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我们国家的腾飞和发展。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发展对中国自身具有重要影响,由传统转向新领域发展,而且对当前大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我们看来,这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摆脱多年持续的失衡结构,建立新的经济循环和新结构带来巨大推动力量。
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众所周知,全球经济失衡是世界经济多年难以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中而国提出了“新常态”战略,改变过去实行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高增长、低消费的模式,强调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基础,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这将与美国提高储蓄好投资的战略相呼应,使世界经济摆脱过去的失衡结构,走上一条更为均衡的发展道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并以此带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点,政府主导和国有企业广泛参与,通过我国所擅长的开发区、试验区、特区等模式,特别适合于解决诸如非洲国家面临的基础设施不足、能源电力短缺、制度环境不完备环境,比之纯粹私人企业主导的、各自为战的产业转移更适合非洲国家需要。
中国经济新常态有助于形成新的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和新的国际经济循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企业大规模走出去,并且确定了“一带一路”的实施战略。为此,我国以及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合作已经和正在建立一系列国际合作机构与机制,以此推进世界经济治理结构的改革,并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以新型南南合作为载体的新的国际经济循环。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
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保持合理发展速度必须遵循“三个规律”: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新常态的第六个特征是,经济福祉由由先富先好型要向包容动向平等。具体表现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转型;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逐步超过东部地区。
市场升至“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充分用好“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生态安全建设要求世界各国减少碳的排放量,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承担着更多的国家义务,这就对我国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迫切要求。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科学把握质量问题:注重企业效益、注重民生效益、注重生态效益;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不再简单以GDP论英雄、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转变。
有的说,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中国的产能过剩,我们认为,产能过剩不是新常态,产生过剩是旧常态,我们通过改革创新调结构来实现新经济的增长,所以不能把产能过剩作为新常态。
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上越来越成为“稀缺品”,而在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结构中,人力资源更为重要,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劳动工资提高、收入分配结构优化。
经济新常态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产物, 充分体现出经济发展的规律。 唯物辩证法指出: 规律不依赖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
中国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国梦,需要一定的经济速度作为基础,当然我们不能把经济排得过高,但是不能以经济任意放手,所以稳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我们长远的立以来讲非常重要。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新常态的第二个特征是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这是实现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
经济新常态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 “两难选择”,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就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处理好这些两难选择也是政府的挑战之一。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放缓了2%-3%,经济发展方式也必须摆脱过去的粗放型模式,转为依靠结构优化、生产率提高、开拓创新型模式。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立足于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保持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过去积累的一些矛盾,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会逐步凸显出来,而作为托底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手段还相对比较滞后。因此,面对各种社会矛盾我们必须更加精心地应对,以免因小酿大,因局部而失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