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讨论啦
科技创新包含了科学研究和创新两个子过程,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科研活动的目标是探寻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以及创造和发现之前不存在的新技术。创新则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价值市场化、商业化以获取经济回报的过程。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研和创新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都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但需要区别对待、差别管理。
上海要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一要具有全球影响力,二要聚焦科技创新,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三要充分体现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
上海要实现发展成为科创中心城市,就必须依靠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的创新,通过创新渗透、穿越、打破、再造原来世界城市网络等级体系。
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各类资源更好地向创新集聚、在创新上发力。要找准结合点,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合作,进一步聚焦科创中心建设,抓住关键结合点,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形成更大的推进合力。
建设上海科创中心,核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要在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从基础、主体、载体三个方面系统推进、同步发力。就是要加快集聚一批大科学设施,就是要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机构,就是要形成良好的研发和产业化生态。
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持续深入学习、坚决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准正确的工作方向,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个核心,牢牢把握深化改革这个保障,牢牢把握集聚人才这个关键,牢牢把握实现创新驱动这个目标。
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持续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任务落实落地,着力突破制度供给瓶颈,进一步聚焦改革重点,进一步突出改革效果,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和评估。要推动“软实力”和“硬实力”同步提升。要持续深入布局和实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具有全球影响力,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经济的合作与竞争,成为持续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先行城市和重要区域,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国际性重大科学发展、原创技术和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和布局上落棋下子,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向未来、关系全局的大棋局,上海被赋予了重大使命。
未来10年至20年,全球范围内将可能发生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变革;随着创新中国的和平崛起,必然将伴随着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出现。
当前,我国已告别赶超式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要适应新常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力的切换,由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立足“两手抓,分别抓”的思路,对于科学研究,要发挥好政府主导和组织作用;对于技术活动,要更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同时要推动政府与市场共同建立科学研究与技术活动的互促和结合机制。
上海还是存在着诸多瓶颈和不足。专家们普遍认为,无论是学界认可的论文、创新的技术,上海都不缺,但在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方面,却总是“差了一口气”。这种“差口气”,换一个维度观察,就是产学研用没能有效结合,创新链呈现阻断状态。
活力不等于创新,但有了活力,创新就有了保障。社会有没有创新活力,关键在于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成为创新创造的主体。
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体制上研究解决政府自身的错位、越位、缺位问题,着力破解制约发展动力转换的瓶颈、难点和关键问题。
把多主体力量放大。构筑和维系上海科技创新之果生生不息的“热带雨林”系统,保持众多创新主体、创新模式、创新组织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竞争性,让更多主体参与其中以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
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具备强大的综合实力,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时,可以借鉴纽约、伦敦等成功经验,但她强调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对上海来说,最重要的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全盘布局。
创新资源比较分散,很多都是孤岛,需要有效发挥出作用。这需要相关部门调整整个上海的存量,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都要寻求链接,加快学校院所科学成果的转化
上海目前在中国科创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多个创意中心,以及大量创新型公司及创新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十分合理,而且有众多获利。是未来发展必定要走,也必定会走的一步棋。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要牢牢把握这场千载难逢的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瞄准全球影响力标杆,努力在某些领域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的转变。
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应依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影响力,着力发挥人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