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7-11-02 17:59:54

第五章(教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学理念与目的:

本章主要阐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深刻准确地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本讲的重点也是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及其长期性,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PPT课件及相关视频材料;课外讨论辅助使用易班网络。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以前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种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认清中国的国情、正确判断我国上海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2.前人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

马恩: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

苏东过去对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估计显然过高,使得它们在实践上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目标,造成内政外交上的一系列重大失误,给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它们在过高目标无法实现时,不得不在实践中一步步修正、逐渐向社会实际靠拢。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需要认真吸取。

中国长期以来对该问题也没有完全搞清楚。表现一:经济上左倾冒进,急于求成;强调一大二公三纯、大搞平均主义;表现二:政治上不断强化阶级斗争,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

3.逐步作出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

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现在还不完善,不成熟,经济和文化还不发达,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跨越“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所谓“不够格”,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2)不断提高的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

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

(3)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国人口基数大,底子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经济文化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很不平衡。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并概括了八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一)从经济发展看。(二)从经济体制看。(三)从人民生活看。(四)从发展的协调性看。(五)从民主政治建设看。(六)从文化建设看。(七)从社会建设和管理看。(八)从对外开放看。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即“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三条总路线

1952年“一化三改”的总路线;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62年“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总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1987年十三大“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是强国之路。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改革和建设中,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如何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文化的问题。

在党的十五大时正式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做了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意义

正确基本纲领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成熟的标志,为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明了目标和任务。

4.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本章小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我国现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是我国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课后思考: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课外阅读文献:

1、*:《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

5、习*:《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效果分析:设计问题思考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方式。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