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组 游雅雯 关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游雅雯发布于:2017-11-09 19:50:06

请大家积极讨论!

点赞 (0) 回复
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梅媚发布于:2017-11-09 20:11:33

同时,要防止把科创中心建设当成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速度工程,当成是重大工程与项目的叠加。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游雅雯发布于:2017-11-09 20:11:39

  纵观世界,一些著名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所以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雄厚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反过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周君宇 2017-11-09 20:15:27

上海科技中介服务不发达、不规范,也是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短板”之一。课题组指出,这与科技中介机构管理机制没有理顺直接有关。比如,上海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着资格认定重叠,管理政出多门,评估市场形成部门垄断和行业分割等现象。这都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明确各自的职权职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涵欣发布于:2017-11-09 20:12:01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书记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要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梅媚发布于:2017-11-09 20:12:24

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涵欣发布于:2017-11-09 20:12:31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经济合作与竞争,既是上海的历史性机遇,更是一种历史性责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施宇发布于:2017-11-09 20:12:55
与上海既有的“四个中心”建设深度衔接,一方面通过创新为“四个中心”尤其是经济中心提供坚实内核,一方面也借“四个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上海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能级。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游雅雯 2017-11-09 20:15:17

这是习*总书记去年5月在沪考察时提出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涵欣发布于:2017-11-09 20:13:37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拥有独到的优势,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游雅雯发布于:2017-11-09 20:13:54

  上海正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在潜意识中将这些理念与这座城市相关联。这是中央领导高瞻远瞩的殷切希望,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这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陈海媚 2017-11-09 20:48:03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海的使命不寻常。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李涵欣发布于:2017-11-09 20:14:07
本质上,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由于在体制机制、利益分配、中介服务、金融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特别是政府干预过多,阻碍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传导机制,制约了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迸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建桥学院-秦元海发布于:2017-11-09 20:14:45

过去的上海主要以传统的制造业领跑中国经济,如今制造业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在科技创新上服务全国经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施宇发布于:2017-11-09 20:14:47
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慧婷发布于:2017-11-09 20:15:49

上海市委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要从多个方面着力:第一,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改革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健全鼓励企业主体创新投入的制度,强化企业家在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施宇发布于:2017-11-09 20:15:51
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诗铭发布于:2017-11-09 20:16:10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长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既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既需要长远谋划,更需要统筹部署。在当前谋划和推进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中,尤其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周君宇 2017-11-09 20:18:54

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方面有优势也有不足,上海以往的创业创新活力不够,鲜有"草根"累积成大型科技创新企业的案例,这与本地文化有关,也与较高的创业成本有关。相比北京有物联网,深圳有通讯产业,上海如何做出自身特色,创造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颇受关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施宇发布于:2017-11-09 20:16:20
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君宇发布于:2017-11-09 20:16:20

上海作为科创中心城市,应当影响两个扇面——对内是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对外则是形成国际影响,与各大科创中心互动往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诗铭发布于:2017-11-09 20:16:43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都是中央对上海的战略要求。如果说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顺应了1980年代特别是1990年代经济全球化和国家对外开放的历史要求,那么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追求则契合了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全球勃兴、创新驱动在国内深入推进的时代条件,是上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背景下承接国家使命,因应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游雅雯发布于:2017-11-09 20:17:01

  上海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曾经拥有许多令全国人民无比骄傲的民族工业品牌和工业产品,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量引进外资的浪潮中,这些民族工业企业相继被吞并或关闭,工业品牌丧失殆尽。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胡慧婷 2017-11-09 20:20:53

事实上,除了用全球视野观察,上海必须立足国家转型发展的大势。当前,我国已告别赶超式高速发展,进入新常态。要适应新常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力的切换,由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施宇发布于:2017-11-09 20:17:35
就产业化而言,科技创新的“实验室成果”和“产业链产品”之间常常存在难以打通的“最后一公里”,“产学研用”之间存在的壁垒,制约着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诗铭发布于:2017-11-09 20:17:35
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中心与原有“四个中心”的关系,就是要把科技创新摆在上海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把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予以布局谋划,充分利用上海在历史中积淀和形成的综合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等优势保障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同时,用科技创新的持续繁荣提升国际经济中心的内涵和质量、拓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影响、增强国际贸易中心的能级、巩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从而实现科技创新中心与“四个中心”的良性互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施宇发布于:2017-11-09 20:18:18
人才方面,鼓励创新人才所需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亦与理想状态尚有差距。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陈海媚 2017-11-09 20:34:35

人才是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道路上最大的短板。 由于商务成本高导致人才难觅,上海在这一点上饱受诟病。 上海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环境”建设,这里的“环境”建设既包括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也包括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陈海媚 2017-11-09 20:35:10

政府部门在这些“环境”建设中应挺身而出,从环保、文化、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消除影响“政产学研用金介”等创新主体行动有效性和效率的各种障碍,让创新主体“心安、气顺、劲头足”。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动力自然会源源而来。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程发布于:2017-11-09 20:18:37

上海作为我国的金融中心,具备强大的综合实力,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时,可以借鉴纽约、伦敦等成功经验,但对上海来说,最重要的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全盘布局。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施宇发布于:2017-11-09 20:19:20
根据《意见》,上海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科技资源上快速布局,以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程发布于:2017-11-09 20:19:27

上海科研和教育机构相对比较密集,大型公共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较早,科技人力资源基础较为扎实,对于国内外优秀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胡慧婷发布于:2017-11-09 20:20:04

其次,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健全国内人才引进政策,改进人才居住证积分制度和直接落户办法,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拓展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力度,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程发布于:2017-11-09 20:20:06

上海已形成了现代工业体系,钢铁、石化等传统行业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但同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同时,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势头良好,贡献值和增速指标都不错。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诗铭发布于:2017-11-09 20:20:17
众所周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繁荣的基石,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特别是实体经济体系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目的。纵观世界,一些著名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所以能产生源源不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雄厚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基础;反过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又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持续动力。例如,硅谷的创新繁荣就与其早期的国防工业息息相关,一方面国防工业为硅谷的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了最初的资金支持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硅谷地区主导产业不断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胡慧婷 2017-11-09 20:25:31

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蒋诗铭发布于:2017-11-09 20:20:49
上海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曾经拥有许多令全国人民无比骄傲的民族工业品牌和工业产品,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在大量引进外资的浪潮中,这些民族工业企业相继被吞并或关闭,工业品牌丧失殆尽。目前,上海的工业总产值已退居全国各省市12位之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不断弱化成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短板。新世纪以来,随着商务成本的不断攀升,上海过于强调“退二进三”的产业政策导向,对传统制造业优势和优秀工业品牌的丧失没有保持应有警觉,以至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面临“空心化”困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罗程发布于:2017-11-09 20:20:57

政府的危机意识强,宏观布局和组织实施能力比较突出。这些都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可以依托的基础性条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施宇发布于:2017-11-09 20:21:16
为解决企业创新投资难、群众创业难、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障碍,《意见》明确将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取消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的行政审批设定权,对“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市场准入管制也将全面放开;政府将着力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清除阻碍创新的“事前障碍”。
用户头像
上海海洋大学-胡慧婷 2017-11-09 20:23:10

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加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条件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6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