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 张怀智 关于生态文明的讨论

用户头像
来自浙江海洋大学-张怀智发布于:2017-10-12 19:57:35

请大家积极讨论

点赞 (1) 回复
9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肖常伟发布于:2017-10-12 20:22:40
建设生态文明,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崇尚自然的传统和天人和谐的思想,中华的文化理念里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中华的历史传统延续着深刻的生态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源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培发布于:2017-10-12 20:22:58

生态文明,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当前要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契机,坚决反对“四风”,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引导居民合理适度消费,鼓励购买绿色低碳产品,使用环保可循环利用产品,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等,倡导居民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肖常伟发布于:2017-10-12 20:23:26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直接危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培发布于:2017-10-12 20:24:47

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0-12 20:25:34

对于生态文明,要通过两个维度去看,第一个是指它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人类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第二种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是于诸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并存的一种发展理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啸涵发布于:2017-10-12 20:25:49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青松发布于:2017-10-12 20:25:51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仍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西方发达国家普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在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工业化的前提下,实现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跨越峰值并逐步削减80%—90%,实现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也花了大约3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参照这一经验,从现在开始,我国进一步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现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可能需要20—30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公众对良好空气质量的期待和大气污染防治实效之间的差距和矛盾将长期存在。即便是采用较为“激进”的减排方式,也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需要全国人民对我国污染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要有共同努力打持久战的准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啸涵发布于:2017-10-12 20:26:30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9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啸涵发布于:2017-10-12 20:26:45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推进水循环利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0-12 20:27:46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建立以保障人体健康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防控环境风险为基线的环境管理体系,健全跨区域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培发布于:2017-10-12 20:27:48

推进生态文明,必须理念先行,用正确的理念引领生态建设。“六个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阎伟强发布于:2017-10-12 20:29:24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当前长远相互兼顾、减缓适应全面推进,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碳汇等手段,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碳化物、全*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青松发布于:2017-10-12 20:29:39
 在源头上健全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自然生态空间包括土地、森林、山岭、水流、草原、荒地、滩涂进行统一的确权登记;明确产权关系,形成归属明晰、权责明确、监管高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用途进行管制,严格准入制度,禁止不符合用途管制和节约标准的开发活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腾伟发布于:2017-10-12 20:30:26
深入学习贯彻习*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腾伟发布于:2017-10-12 20:31:19
生态文明是在工业文明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文明,工业文明把以人为本这种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让人们有种人定胜天的心理,可如今的环境污染告诉人们,人类中心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如果没有从观念上改变,什么生态文明等于没说。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青松发布于:2017-10-12 20:32:16
 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建立制约地方和企业行为的约束制度。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建立主体功能适应性评价制度,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不同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制定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的活动准入清单,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产业负面清单;科学设定资源消耗上限,对新增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确定土地、煤炭、水的消费最高限度,实行碳强度、能耗强度的总量控制制度,设定森林、湿地、草原、海洋、沙区植被、物种等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对违法和不达标排放行为零容忍;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腾伟发布于:2017-10-12 20:32:25
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0-12 20:32:39

人们熟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惟有生态文明是现代工业高度发展阶段的产物。众所周知,工业革命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解放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导致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和生态恶化,使发展变为不可持续。生态文明,就是在深刻反思工业化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其实践成果。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深刻变革,是人类文明质的提升和飞跃,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文明不只是生态、环境领域一项重大研究课题,而是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经济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发展平衡、步入良性循环的理论与实践,是人类社会跨入一个新的时代的标志。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0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天翔发布于:2017-10-12 20:33:09

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超过了这个阈值就要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在上下约万年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一些古老文明国家和地区,如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地中海文明和印度恒河文明、美洲玛雅文明等,之所以消亡、衰落,其共同的根源,就是过伐森林、过度放牧、过度垦荒和盲目灌溉等,使广袤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坏,河道淤塞,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盐碱化,肥沃的表土遭到侵蚀、剥离,失去了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矿物质营养,于是随着土地生产力的衰竭,它所支持的文明也就必然日渐衰落、消亡。我国黄河文明的兴盛与衰落,根本原因亦在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繁茂与破坏。“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铁的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0-12 20:33:46

西方发达国家既是工业文明的先行者,又是最大的环境破坏者。工业革命对于人类财富的积累是一次巨大的进步,但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是一次灾难。英国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法国于20世纪初期,德国于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和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完成了传统工业化,又都经历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过程。自上个世纪初期开始,工业化国家环境重污染的“公害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轰动一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污染事件、美国多诺拉污染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以及富山、四日米糠油等有害气体与毒物公害事件),向全球敲响了危害千百万公众生命与健康的生存危机警钟。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1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天翔发布于:2017-10-12 20:34:14

最早享受工业文明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尝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恶化苦果之后,率先反思过去、转换发展方式,步入生态文明时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多数发达国家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治理生存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经济结构的主体已由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重化工业,转变为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三产、现代服务业。据《国际统计年鉴》资料,以英、美、法、德、日为例,2004年其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6%、73%;1%、22%、77%;2.5%、21.7%、75.8%;1%、26%、73%;1.4%;27.9%、70.7%。其结果,不但经济增长质量高,效益高,就业率高,民生状况改善,而且生态、环境也大为改观。尽管这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其经济技术乃至政治、军事优势,攫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转嫁“污染公害”完成的,但是它说明了一条真理: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其所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民生效益,是传统工业化所根本无法比拟、企及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2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0-12 20:34:41

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特征,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至关重要。为什么生态文明能够破解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局,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这是由生态文明的本质及其特征决定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3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天翔发布于:2017-10-12 20:35:04

就本质与含义而论,生态文明是当代知识经济、生态经济和人力资本经济相互融通构成的整体性文明。生态文明不仅是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行事的文明,还是一种遵循特殊规律的文明,即遵循科学技术由“单一到整合、一维到多维”综合应用的文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生态文明正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文明,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人人共享、公众幸福指数升高的文明。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4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0-12 20:35:31

传统的工业文明所关注的重点,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创造物质财富的角度审视,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其致命的弱点是,不顾地球生态圈大循环的整体、全局,忽视了环境容量和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以致带来了环境恶化和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境。而现代生态文明,则既保持了工业文明的优点、长处,又克服了它的弱点、短处。生态文明理念所强调的是,坚持以大自然生态圈整体运行规律的宏观视角,全面审视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放在自然界的大格局中考量,按自然生态规律行事。经济社会发展,既要考虑人类生存与繁衍的需要,又必须顾及生态、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同步、双赢。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质,就是认定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一切经济社会发展都要依托这个基础,从这个基础承载力的实际出发,任何超出这个基础承载力的发展,都将带来不良以至得不偿失的后果。强调发展必须坚持“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即“量体裁衣”、“量入为出”、“索取适度、回报相当”,而不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肆意妄行,与自然规律、生态法则撞车。这也正是为什么惟有生态文明能够根治工业文明导致的环境恶化、发展不可持续的痼疾,使发展与环境变为良性循环、可持续的奥妙要诀所在。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5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唐青松发布于:2017-10-12 20:35:41
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合力加强生态文明,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过去“铁路公安、各管一方”“五龙治水”的体制病态如果再继续下去,将难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6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0-12 20:35:46

生态文明的建设第一步应该是意识建设,就是说必须要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真正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意识建设的完成,可以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保护环境政府当然责任重大,但是我们每个人也都是有份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7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褚天翔发布于:2017-10-12 20:36:09

传统工业文明时代形成的经济学、社会学、人文和自然科学,尽管都蓬勃发展,硕果累累,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其最大的弱点在于,相互独立分割,切断了相互间固有的内在有机联系,呈现了各展其长、各行其是的格局。其结果,一是导致整个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经济运行的大循环,难以统筹谋划、正常有序实现,带来种种顾此失彼的失衡现象,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和其潜在生产力发掘的束缚;二是孤立的不同学科研究的局限性,又很容易陷入某种片面性、表面性、盲目性、主观性,导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民生之间不协调、不平衡,甚至互相矛盾、抵消,形成恶性循环,不可持续。而现代生态文明科学的显著特点,就是集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它自然、人文学科之大成,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联结的大跨度、复合型、融为一体的边缘学科。这种联结和组合,不是多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追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有机统一,综合研究、分析、解决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中的重大问题。这种立足于大自然与人类发展全局的综合性研究,能够准确观察、判断整个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民生等的总体结构及其运行状况,找出诸多运行链条中究竟哪些是长的、强的,哪些是短的、弱的,从而提出恰当的调整优化对策,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预想目标。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8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薛静发布于:2017-10-12 20:36:19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还需要有一定的保障,法律上的关于环境保护的部分是最低保障,道德方面关于生态文明的意识是较高的保障。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运用一些强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19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王文闻发布于:2017-10-12 20:36:35

物质的循环性。能量转化、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全球所有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构成要素。实践证明,发展循环型生态经济和清洁生产,使经济活动变成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无废弃物”的反馈或循环过程,是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效消除传统工业化“资源——产品——废弃物”这种简单直线生产方式弊病的有效举措。实践证明,循环型生态经济既可以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从根本上节能降耗减排,做到“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这种生产方式,工业可行,农业可行,环保、商贸、服务业等也都是可行的。近些年来,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行业、工业园区和城市,效果之显著,令人瞩目。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20F 用户头像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周培发布于:2017-10-12 20:36:4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加载更多
点击图片
取消
回复
1 2 3 4 5 6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