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求突破,打造就业稳压器成为必然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复杂和艰巨,一是由于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二是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致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用工不足;三是以高校就业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基数在不断扩大,其中中职毕业生、初高中肄业的学生总数也与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旗鼓相当。相对于简单追求“就业数量”而言,关注“就业质量”与“就业满意度”,化压力为动力,让毕业生理性择业、提高创业创新能力以及激发高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成为重中之重。在压力中寻去突破,将压力转变为机遇,打造“就业稳压器”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毕业生共同的努力。
(二)理性面对压力,合理调整就业心态
就2016年前三个季度看,GDP同比增长6.7%,经济增长趋势平稳,其中工业的稳态增长尤为显著。同时,整体就业超出预期,据统计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打破了2013年6月份5%的失业率记录。2017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依然处于一个相对积极的外部环境中。
但是,近些年考研和海归人数的攀升,高校学科设置与就业状况的结构向错位,大学生就业自身定位失衡,创业成功率不尽人意等大大加剧了如今的就业形势。对此,教育部也不断推出积极的就业措施,倡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从事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养老等工作,并向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输送高校毕业生,比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有重大战略部署的地区和行业。
(三)加快人才培养,创新改革应用型高校建设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迫在眉睫。至此,不少的高校也在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一方面,积极完善细化学生学分积累与转换,进行弹性学制管理等;另一方面,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积极开展企业需求调研与项目实训,让自身的人才培养更为精准、更加接地气,符合社会以及企业的人才需求。
(四)个性化理性择业成为新态势
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也是一个倒逼的时代,面对持续攀升的高校就业人数,更多的毕业生就业观趋于理性化、个性化、科学化,明确自身的个性特长,寻求高匹配度的就业无疑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