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它是伟大时代的产物,也是陶冶锻炼伟大时代英雄的熔炉,在我党建军史上有着巨大的贡献。一九三六年,全国各路红军齐集陕北以后,根据形势的需要,于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在陕北保安创建了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到第二期迁校延安,即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一九三九年,根据中央指示深入敌后办校,由陕北转移太行山,一九四〇年十一月抗大总校即全部到达邢台浆水川一带。浆水川地处第十八集团军领导之英勇善战的一二九师活动地带,抗大有了多方坚强保证,就把这里当做(作)长久办校基地。当时校部住在前南峪,政治部住在浆水镇,其它(他)如坡子峪、宋家峪、冯家沟、桃树坪一带的村庄都住满了抗大的学员和机关。由于环境比较安定,抗大即以正规化为中心,总结经验,编写教材,指导各个分校改进工作,顺利地完成第七期教学任务,并隆重地举行了抗大建校五周年纪念大会。一九四二年初进行第八期招生,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学。这时滕代远同志调去总部,由我担任副校长主持工作。抗大深入敌后,在浆水川待的时间最长,和这里的人民结成了鱼水不离的关系。我们曾派干部帮助建党建政,派武工队去和地方干部共同打击敌人,帮助开展文化教育工作。而浆水的人民对抗大帮助最大,在五一反“扫荡”中帮助我们坚壁清野,打麻雀战,处处迷惑打击敌人,才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九四三年春,根据中央指示,我们总校全体人员告别了浆水川的父老兄弟重返陕北。我们常想,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我们抗大全体人员吃的是浆水川的粮,喝的是浆水川的水,是浆水川和太行山的广大人民把我们养育壮大的,我们在此受到了深厚的教育和锻炼。对此,我们将永志不忘。愿我后人能够继承和发扬浆水人民的光荣传统和抗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精神,就象(像)太行山那样巍峨雄壮,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