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选择简单的路径,试图尽可能少做一些事情;但在另一些时候,如果必须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那我们反而会更加珍惜。努力的内在乐趣带给我们如此多的快乐,以至于我们放弃了走捷径。我们可能会花几个小时在高难度的字谜上冥思苦想,而不愿意用搜索引擎来寻找答案。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这么做。当还是孩子的时候,经验和劝导告诉我们,努力就会有回报;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会越来越享受努力本身带来的好处。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性勤奋”。
行为经济学家乔治•洛温斯坦撰写了一篇关于这种行为的论文,题名为《因为它就在那里》(Because it is there),这是借用了英国著名探险家乔治•马洛里的名言。格温斯坦解释道,人类就是无法抗拒实现目标和掌控局面的机会,即使并不需要这么做。
即使你个人并不认同登山运动员从爬山的劳累和危险中获得的兴奋感,我们大多数人也会认同“宜家效应”(Ikea effect),即人们会更加看重自己动手组装的家居用品。
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当我们待在家里自我隔离的时候,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只是打发时间的方式之一。有人可能认为连续几个星期的闲散很有趣,但事实上这也会让我们分心。强制性的延长休息时间,除非是生病或身体需要休息,否则并不会让我们感到放松,反而会让我们不安和烦躁。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在隔离期间尽可能地复制正常生活中达到最佳状态的节奏和平衡感。因此,锻炼身体,给自己设定任务,做一些需要努力且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应该寻找一些能够促进“心流”——源自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著的《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佳体验心理学》(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的活动或体验。这些活动,比如绘画、园艺或做拼图等,会让我们沉浸其中,以至于注意不到时间在流逝,也不再担心其他的事情。
在正常时期,大多数人都对休息不够重视。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应该更多地休息,并且在复工后把休息和忙碌之间更加平衡的节奏带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发现,人类其实并不是天生懒惰的动物。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