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你前行,一起战“疫”
——疫情期间的自我调适方法
- 疫情之下,我们会面临什么问题?
疫情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心理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上各种思潮波澜起伏、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充斥视线、各种声音相互交织真伪难辨、煽动疫情的谣言传播极快。大学生面临思想观念、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网络舆情的重大考验,难免会产生各种“宅家后遗症”、“网课后遗症”等困扰。
- 居家模式,如何做好心理防范?
(一)改变思维模式,正面看待疾病
人在现实的生活中的很多困惑,是跟思考模式和行为的模式相关的。钟南山院士曾表达一个观点:“疾病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我们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人,当我们与自身的生活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发生了冲突的状况下,会出现一些应激表现。”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疾病完全当作对立面去对待,应从疾病带来的警示作用出发,做好科学防范的措施。
(二)关注官方媒体报道、通知
关注2-3个自己信任的官方媒体,重点看官方发布的科学的知识和新闻实时,以及关注学校、社区的重要通知。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准确了解疫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主流舆论,不受个别事件或煽动疫情的谣言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个体,跟群体之间要保持是一定的联系,只有个体跟群体保持适度的联系的时候,我们的恐惧感才会大幅度的下降。
(三)调整生活方式,增强自律,改掉不良习惯
行为能够促使态度的改变。疫情期间养成的“宅”容易使我们陷入一种舒适圈。因此,打败“宅家后遗症”,要学会约束自己,不要放纵自我;要调整原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掉不良习惯,结合日常生活,规律饮食、保证睡眠、适度运动和参与家务劳动。
(四)保持亲人间联系与沟通,构建情感共同体
疫情期间利用与家人团聚的居家时光促进家庭情感。可以跟家人一起做家务和聊天,聊天主题丰富不只聊疫情,没有和家人在一起的,通过视频、电话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相互间的鼓励与支持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增强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五)寻求在线心理辅导
当出现过度紧张、焦虑且家人和朋友已经无法帮助其缓解的情况下,应通过心理援助热线或网络咨询,积极寻求在线的心理帮助。
- 焕新自我,如何做好返校复课准备?
经历了最漫长的寒暑假和居家学习的“等待”后,在即将重返校园之际,同学们是否做好“心理准备”了呢?比如:如何调整好心态,快速适应学习方式的转换,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一)重整作息规律
在居家学习的日子里,部分同学没有任何计划、行为的方向及行为的表现技巧,生活习惯被破坏。心理学研究发现,作息不规律会使人的自控力和专注力下降。因此复课在即,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好作息。不妨给自己设置一个从“网上学习”转入到“课堂学习”的“过渡期”,在这期间严格执行学校作息时间,强化时间观念,从而在真正复课时高效适应复学后的校园生活和教学节奏。
(二)重塑健康体魄
疫情期间在家生活和学习期间减少了日常运动量,容易导致体力和免疫力的下降。因此,建议同学们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比如坚持每天运动打卡30分钟,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为复学增强体能,还可以缓解学习带来的疲惫和紧张,保持好心态。
(三)重拾学习目标
复课在即,面对学习环境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同学们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期望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合理评估自身能力,设定清晰明确、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重拾对学习、生活的掌控感;也可以利用的方法,列出“日计划”,每天晚上检视计划完成情况,从而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渐渐提高执行力和自信心。
(四)重建人际关系
重返校园生活后,有的同学可能会不知道开学后如何与同学和老师相处,担心找不回之前的亲切感,由此产生“社交焦虑”。“一个人是否变得易焦躁、内心恐惧不安,不是在于行为是否受限制、是否被社会隔离,重要的是在隔离时做什么。”因此,不妨把关注重点由自己向外看,挖掘身边有趣的事情。在遵守学校关于学生返校复学后的教育管理和疫情防控相关管理的前提下,继续做好自我防护,找到同学间沟通、交流的新方式,在保持安全的距离的情况下,也能互相交流、相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