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歼击机

用户头像
来自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林海杰发布于:2020-07-10 09:37:50
歼-5型 国产歼-5*是我国沈阳飞机制造厂仿照前苏联米格-17埃夫型飞机制造的。1955年4月开始仿制,1956年7月19日首飞成功。1959年5月该机停产,共生产767架。 歼-6型 1956年仿制前苏联米格-19C成功后即装备部队,到目前仍有部分型号在服役,有多种改进型号,包括歼-6甲、歼-6乙、歼-6II、歼-6III、歼-6IV、歼教-6等12种型号。 歼-7型 歼-7型*是沈阳飞机制造厂在前苏联米格-21飞机的基础上试制的,于1966年1月试飞成功。该种飞机除装备我国空军部队外,还援助和出口到阿尔巴尼亚、埃及、约旦、巴基斯坦等国。歼-7飞机有多种改型,如歼-7I、歼-7II、歼-7H、歼-7M、歼-7MP、歼-7III等。 歼-8型 歼-8*由沈阳飞机研究所和沈飞工业集团研制和生产的单座、双发超音速*,该机于19*年开始研制,1969年7月首飞,1979年12月批准定型投入批生产。歼-8及歼-8I型飞机主要装备中国的空军和海军,已于1987年停产,总共生产架数不多。歼-8Ⅱ是歼-8基础上发展和生产的,1980年9月开始研制,1984年6月12日首飞。歼-8家族还有歼-8D(空中加油型)、歼-8ⅡM(外销型)、歼-8Ⅲ等。 歼-9型(未服役) 1966年,拟研制歼-9型*,1978年,歼7大改(即歼7Ⅲ)的设计发图工作要求紧迫,歼9的研制工作开始收缩。1980年,为贯彻国家国民经济调整方针,歼9的研制工作即全部中止。 歼-10型 歼-10型属于典型的第三代*,1984年歼-10项目正式启动,至今仍未正式服役。 歼-10是一种单发单垂尾10吨级轻型空中优势多用途战机,采用新一代战机流行的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鸭式气动布局。 歼-11型 我国从1992年开始先后引进了一百多架苏-27型*。这些*已成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机种。1997年俄罗斯与中国签订协议,从而使中国可以生产苏-27型*。我国自己生产的这种*被命名为歼-11。 歼-12型(未服役) 歼-12*的研制计划是1969年3月提出的,正常起飞重量为4450千克,空机重量只有3100千克,占据世界超音速*的“最轻”冠军。但由于歼-12的一系列致命弱点,它最终夭折。 歼-13型(未服役) 1974年,空军全面提出了歼6后继机歼-13,1978年8月,从国外引进了米格-23MC作为论证机,但由于后来由于空军队装备发展规划的调整以及缩短新机研制战线等原因,1981 年 3 月以后,停止了研制。 歼-14型(研制中) 中国第四代重型歼击机歼14"鹰隼"是一种全新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优势的*。 飞机以 重型、低成本为主导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战效能为设计目标,要求飞机有大推重比,非加力超音速巡航;具有中国特色的隐身性能;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失速机动性。
点赞 (1)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