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回顾历史,中国军人始终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创造者、践行者和传播者,中国军人的样子很多时候就是中国精神的名片。特别是在那些永载史册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那些备受瞩目的重大考验面前,中国军人所展现的价值理想、精神境界和英雄壮举,都让全世界更加理解了到底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在世界新军事变革飞速发展、国家安全局势日趋复杂、强军兴军面临众多挑战的今天,中国军人只有继续弘扬中国精神,以强军力量夯实中国力量,才能在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伟大征程上肩负起时代使命、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中国军人既是民族历史的重要书写者,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创造者。
目光回望,在那刀光剑影的血色弥漫处,在那数不清的征战与厮杀中,中国军人如血肉筑起的长城,拱卫着国家与人民的安全,深刻影响着历史之河的流向。
中国军人创造的思想极为丰富、内蕴极其广博的精神宝藏,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最为瑰丽、最值得珍视的一部分。
强军路上,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一举一动广受瞩目,我军的各方面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为世界所关注。但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更复杂,所面对的敌手更强大,所迎接的斗争更激烈。这些都深刻地告诫我们,绝不可有任何懈怠侥幸心理,绝不可以当和平兵为荣,而必须做好随时打仗的充分准备,以接受更为严峻残酷的挑战,用我们堪比前人、气壮山河的战斗与牺牲来书写中国军人的新战绩、新贡献和新荣誉。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为我们立体勾画了当代革命军人应该具有的样子。习主席的要求是对革命军人所应具备的理想信念、本领能力、精神特质和道德情操等四个方面要求的高度概括,是一张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标准像”。
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样子就是军队形象的名片,就是中国精神的名片。当我们的战舰一次次奔赴遥远浩瀚的亚丁湾护航;当我们的蓝贝雷部队到动乱的国家与地区执行维和任务;当我们的白衣战士远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当中国三军仪仗队方阵踏着“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的激昂节奏,参加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威武雄壮地走过红场,甚至引起观众情不自禁的“尖叫”;这些展现在全世界面前的,就是中国军人的特有风采,就是当代中国的崭新形象。
革命军人的样子好,说明军队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有战斗力。这样的军队才能顺时势、得民心,受到群众由衷的爱戴,才会像大型声乐套曲《西柏坡组歌》唱的那样:老百姓“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部队也才能获得无穷的力量,也才能打仗、打胜仗。反之,革命军人的样子不好,说明军队纪律松懈、兵无斗志,将为人民所疏远,也必然吃败仗。所以我们每一名官兵,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以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标准像”来严格要求自己、对照自己、规范自己,使我们真正成为合格的、优秀的革命军人。
当中国军人不断向“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样子”靠拢时,不只意味着让自己的鲜明形象高高耸立,更标志着强军事业正在进入新的境界。我们这支军队展示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装备精良、肌肉强健,更应该是精神奋发、令人仰望。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在奋斗追求的强军路上,当以不断超越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毅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创造更辉煌的业绩,以对新的精神高度的攀登,为中国精神输送更加崭新的血液,使其所具有的时代内涵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拓展。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民族崛起需要中国军人挺直的脊梁,强军事业需要中国精神凝聚起强大力量。中国军人与中国精神,永远是一部动人心魄、威武雄壮的英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