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爷爷常说,人赤条条来去,除了吃到肚子里的,其它一样也带不走。年少轻狂时我对此言虽不敢明面上反对,心中是嗤之以鼻的,总觉得爷爷是真老了,说出的话如此夕阳红。如今而立过半,忆及过往,方知爷爷一个农村老头,才是看懂了人生真谛的那个人。
中国人活着最现实,衣食住“三座大山”贯穿一辈子。朋友相聚第一句便问:“吃点啥?”亲人挂念只一句:“穿厚点。”繁衍后代首要条件:“咱住哪?多大房?”有人说这多物质啊,搞得人俗气。实则不然。物质和精神相连相通,朋友“吃点啥”的同时,还会吹吹牛诉诉苦;亲人“穿厚点”的背后,是一张张盼你平安健康的脸;对象“咱住哪”的前提,是她想和你一起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活着先得吃喝,吃喝是从清晨开始。
大部分的人,清晨总是在匆忙中略显潦草,送孩子上班赶车,哪个都耽误不得。人有焦虑,委屈的是肠胃,不知你多久没有好好地坐下来吃上一顿早餐,而是靠着快捷食品骗肚子。不吃或敷衍早餐,一天的乐趣少一半。若是天天如此,慢慢的,你会变得不食人间烟火,心中再无感动,形如枯槁面若死灰。
于我而言,唤醒清晨最好的食物,是一碗面条。我一直认为,中国饮食最好的发明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菜式,就是简简单单清清白白的一碗面。嗦上一口面,唇齿在Q弹间上下相扣,犹如挠门的猫爪,迅速的把大脑带动起来,吸溜上一口汤,微咸的面汤好似儿时母亲用手抚摸我们的头顶,暖流从喉咙一线而入直抵全身,原汤没来得及化原食,身体先行舒展开来。这时候,要是能再来口咸菜丝,那就好比阵前的战鼓,咚咚几下声响,力量和勇气便随之而来。
我住在塞外小城,面馆比比皆是。即便是在实体经济如此不景气的今天,面馆数量也只增不减。小城市里开面馆,一定不要弄成大场面,三五张桌子最恰当,两口子一个做面,一个服务最节约成本。
和我们平时下饭馆吃饭喜欢三五成群不同,来面馆吃面的人绝大多数是一人。一个人,也就不那么讲究,人少单独霸上一桌,大咧咧的放松腿脚,人多时,几人凑成一桌,吸溜的声音此起彼伏,亦有趣味。
小城里常见的面馆是拉面和刀削面馆,许多老板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拉面削面技术一人兼备,这边抻长如细柳的拉面刚扔进沸水锅,那边刀削面的面团已经举至头顶,给自己玩个“醍醐灌面”。拉面、削面分在价格上分大小碗,也仅是面条数量的不同,老板装它们的时候,一律用海碗,要不怕汤少面易坨。白坯儿面条正在碗里炫耀自己的清爽,一股卤汤忽然浇入,不等面条反应过来,身上就已经沾染了味道。
小面馆能不能留住老客,全在一勺子汤卤。有的面馆,卤子是熬出来的,老板半夜起床,老汤中加料,细火慢炖几个小时,开门营业时,卷帘门刚刚拉开,屋内按捺不住的香气喷涌而出,熏蒸着整条街道。有的面馆,卤子是炒制出来的,满满一大盆子卤子,炒制时各有秘方,卤汁挂油,入口不腻,大火翻滚,不见火气。不管是熬制还是炒制,卤汤浇在面条上,都是华服锦绣,看一眼销魂,吃一口勾魂。
吃面条还有配菜五大巨头,香菜碎、葱末、生蒜、辣椒油、咸菜。如果你没有特别提醒,香菜碎和葱末老板出碗时必放,一清二白的寓意,国人自古喜爱。辣椒油、生蒜和咸菜则是自选,喜欢辛辣的,碗中挖几勺辣椒油,一清二白配上红色,立时喜庆;生蒜更加特别,喜欢吃蒜的人,吃面不吃蒜,人生少一半,不喜蒜的人,怕的是蒜味浓烈,呛了自己,熏了别人。至于咸菜,面馆中一般有多种选择:腌芥菜疙瘩切成丝,往小碟子里夹几筷子,倒上醋和辣椒搅拌均匀,酸咸辣俱全;酸菜是腌制的酸白菜,只要温度合适,可天天更新,这东西配面条最是下饭;咸韭菜等物是“暴腌”,晚上把咸盐揉进韭菜等绿菜中,第二天早上就能上桌,吃此等咸菜的人多为老人,人老不知味,好这口鲜咸。吃面条一定不要着急,你再心急也是那碗面,快也快不了多少时间,实在有急事,别吃面,买个烧饼了事。若是没什么要事,早起一刻钟,去吃碗面,给自己一碗面的时间。
活在当下,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着实不多,一碗面的时间不长,却是整天中难得的休闲。吃面,只需考虑加什么料,不用顾忌他人饮食喜好,仅需和碗中的面“战斗”,不用操心人情往来。不用觥筹交错的吃饭,最舒坦。
正所谓:朝阳起又落,人生究为何?得来一碗面,神仙也哆嗦。就此罢笔,吃面去!
点赞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