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沉淀下所孕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香云纱,是岭南大地青砖镬耳大屋之间隐现的倩影,淳厚的色泽伴随轻盈的脚步,“沙沙沙”地,走过一段长长的岁月。这段岁月的遗香,也是历史的馈赠,沈廷芳《乾隆广州府志》曾记载:佛山丝绸之精,金陵苏杭皆不及也。佛山独有的丝织和染整工艺,造就了一段香云纱的传奇。香云纱是珠江三角洲最负盛名的纺织品,香云纱的染整技艺起源于什么年代,现在已经无从稽考,但可以知道的是这是一种延续了上百年的独特传统技艺。上等的蚕丝交织成纱,浸入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薯莨汁,再覆上蕴含铁离子的河泥;手工洗濯、手工晾晒,一系列严谨传统而又富含化学奥妙的工序,造就了这种被誉为“黑色闪光珍珠”的艺术品。
作为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香云纱因为工艺独特、数量有限,曾经只是大户人家的专属,而随着机器生产时代的来临,这种古老的面料一度面临沉寂的命运。
但在今天,随着传统技艺的革新以及大众审美理念的变迁,质感独特的香云纱重新焕发青春,登上时尚舞台,成为服装设计师青睐的材质。如今的香云纱服装带上了现代的花纹图样,散发的是带有古今中外结合的韵味。广东尾时尚*上袅娜倩丽的身影不断走过,精美的工艺,轻薄柔软的香云纱在服装上煜煜生辉。
为丝绸代言,不仅仅是停留在言语之间,更需要我们中国青年的身体力行。我们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传播丝绸文化,让一带一路的繁荣景象不断延续。丝绸,不只是字面上理解的昂贵的纺织品,它是促进纺织业发展的一股力量,是民俗文化衍生的一块基石,是工艺美术发展的一抹笔画,也是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一份助力。丝绸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时光洗涤,糟粕早已退去,留下的,是前人在其中寄托的美好祝愿与殷殷期待。
我们了解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之后,香云纱就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一种本来不论穷人富人都会穿着的衣料,却因为织造精美被当成了没落阶级的标志。市场的需求一旦被摧毁,织造停止了,织机散落了,织造的手艺也失传了,时间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织造工艺再也没有得到恢复,只有香云纱这个美名还在市场上流传。幸运的是香云纱的后期晒莨染整工艺并没有消亡,今日在广东顺德,还有一群手艺人在用最传统的技艺加工织物。而对于真正香云纱的追寻却并未停止,现在还有一群执着的人在为香云纱的重生做着寻找织机零件与织造方法的事。我们仍未得知一块小小的香云纱背后积累了多少的故事,但可以知道的是老一辈纺织人对传统事物的不懈追求与对每一个可能的坚持让我们青年大学生感受到了此次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