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8时,队员们在简单的早饭及整理后开始了一天的任务,今天的任务分三个部分:垃圾分类、制作伞骨和打麻糍。
村民们陆续把分类的垃圾运送过来,经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逐渐了解了垃圾分类这一工作的基本情况,开始上手对垃圾进行称重和记录。看似轻松简单的工作需要的不仅是耐心和细心,更是烈日下的一份劳动坚守。
作为以劳动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劳动自然为主旋律,在三江口村的四个村落(大坞山、渔村、徐家坞、双桥头)中:除渔村外,都有当地居民参与的以家庭作坊为主的伞骨加工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些村落家庭收入中占比较大。
伞骨制作看似简单,实则上手难度较高,队员分为三组分别学习体验了各个难度(4组、6组、12组)的伞骨组装。在经过了简单的学习,部分队员仍未掌握伞骨的组装技巧。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小组成员们从未接触过制作伞骨的工艺,但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手法愈加熟练,速度也渐渐提升上来。伞骨也许不珍贵,但是这段经历,这伞骨中包含的汗水和付出,是弥足珍贵的。在组装伞骨过程中,通过与村民的交谈,队员们了解到,村落最近几年逐渐老龄化,居住在村落里的人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几乎都选择了外出打工,从事伞骨组装的几乎为中老年人,年龄最大的已有95岁高龄。且编伞骨的收入并不高,掌握普通熟练度的收入约为30-40/天,但相对于其他工作,组装伞骨较为轻松且不需要较高的技术,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
下午,团队再次启程,前往九姓渔民村(渔村)学习打麻糍。到达地点,一位老师傅早早的把糯米和石臼摆好。我们到来之后,他拿出一个近二十斤重的木锤,娴熟地示范了如何正确的打麻糍。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了打麻糍的过程。锤成形后,阿姨便教大家如何捏出一个个带馅的麻糍。虽然大家的麻糍大小不一,卖相一般,但是经过自己亲手劳动捶打后捏出来的麻糍,味道的确特别美味。
对于劳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作为大学生真正接触基层劳动的机会并不多,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次活动队员们真正的参与到了劳动中,在体验劳动艰辛的同时也对劳动有了更深的理解,小组成员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光荣感,更看到了老百姓面对生活的乐观豁然态度,也明白了只有勤劳才能获得幸福和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