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从现有资料来看,西晋周处的《风土记》里最早出现了“端午”这一说法:“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当然,也有另一种理解: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端午”成为节日,其原因就不在于其字面意义了。其实,对端午节的起源研究甚多,而且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争论不休。从目前的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来看,闻一多先生提出的“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这一观点似乎最为科学,这一观点甚至可以从屈原那里得到印证,屈原所作的《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这分明就是龙舟竞渡的景象。不过,古往今来的人们似乎更愿意有些牵强附会地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等。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便是纪念屈原了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