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石山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江西吴城文化相比较,虽然有一定相似之处,但更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如横剖面为三角形的石锄在北方就不多见;石锛也与江西、广东的有明显不同。这说明它是一处具有典型地方色彩的文化遗址。
昙石山文化大多数分布在闽江下游,先民沿水而居。除昙石山外,尚有闽侯竹岐庄边山、白沙溪头和福清东张等处。它与先秦典籍、古代方志所记载的闽族或“七闽”活动的区域相当。这里地处亚热带,水边低湿,自古多蛇,远古先民们就以蛇作为图腾来崇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就是这个意思。福州市郊过去蛇王庙很多。闽侯县洋里乡至今还有一座规模可观的蛇王庙。昙石山文化与壳丘头文化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最能反映这种关系的是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的发展变化,尤其是陶器的组合和形态表现最为突出。他们的生产工具都以小型石锛为主,器形极为相似,所差的只是前者多系打制或打制后稍经粗磨,制作不精;而后者则通体磨光,制作精细。利用海生牡蛎制作生产工具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两地的贝耜(或称贝铲),无论是器物形态还是制作技法,都如出一辙。他们都是“贝丘”文化。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