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宋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宋兴,闽八郡之士取名第如拾芥,相挽引居台省,历卿相不绝于世,举天下言得第之多者必以闽为首称。”(《八闽通志·选举》,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福州作为八闽首府,书院达37所,朱熹称“福州之学,在东南最盛”。宋代科举状况尤盛。据梁克家《三山志》记载:“由太平兴国五年,至今淳熙八年,凡二百有二年,以科目进者一千三百三十有九人。……何其日盛一日也。”(梁克家:《三山志·人物类·科名》卷26,海风出版社2000年版)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宋代全国共取进士28933名,福建进士有7144名,占全国进士总数的24.7%,近乎1/4,居全国之首。而福州进士达2799名,居全省第一。再据明代朱希召编的《宋代科状元录》记载,宋代有文献可考的113位状元中,闽籍有19位,其中8位为福州籍,几占全省状元总数的一半。(朱希召:《宋代科状元录》,文海出版社1981年版)
闽都科举文化之所以能名列全国前茅,一是得益于先后在福州主持政务官员的推动,如蔡襄、张伯玉、程师孟、曾巩等硕学大儒,推动了福州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是得益于“海滨四先生”开创闽学先河,陈襄、郑穆、陈烈、周希孟在闽中传扬儒家大道之说,使地方士人深受影响;三是得益于天地正气,南宋时李纲、文天祥、杨时、朱熹、黄勉斋、张元幹、陆游、辛弃疾、赵汝愚等文臣武将、儒学大师,极大提升闽都文化的思想内涵,使得闽都文化实现从地域文化向全国主流文化的飞跃,宋代科举文化的发达是闽都文化优势的重要标志。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