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援藏合伙人

用户头像
来自莆田学院-林溢銮发布于:2019-09-22 23:53:33

援藏合伙人

我们仨来自福建厦门供电公司。20174月,穿越4000多公里,从祖国东南之滨飞往神秘迷人的雪域高原,我们开始了一段“援藏合伙人”的旅程
郑仁广——
挂职朗县供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视野开拓、敢闯敢干
是合伙人里的带头人
陈晖——
挂职朗县供电有限公司综合部主任
踏实沉稳、细致周密
是合伙人里的“老实人”
陈晓杰——
挂职朗县供电有限公司运检部主任
专业精湛、热情开朗
是合伙人里的“开心果”
从海拔7米到海拔超过3200米,头疼、喉咙痛、恶心、无力、睡不着……援藏一年半,我们的身体始终处于努力适应状态。
缺氧不缺斗志!尽管三个人专业、岗位经历各不相同,但是援藏让我们成了最具战斗力的“合伙人”!
改造标准化营业厅
开通首个微信服务平台

刚一来,营业窗口的状况就让我们吃了一惊:水泥地板已经斑驳,办公区总是光线不足,几张办公桌拼成了简陋的柜台,客户来了也没地儿坐,只能站着办业务。



供电营业厅可是咱的门面,和企业形象、客户体验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改造营业厅,别说这里的藏族员工没经验,我们仨也没做过。
但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分工协作,各展所长,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营销专业的郑仁广找老同事取经,制定了标准化营业厅改造方案。
当过项目经理的陈晓杰,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建设进度、建设质量控制等工作。
从事多年计划管理的陈晖则负责相关合同的签订和工程款支付。
改造的过程比想象中还要困难,连我们看似寻常的国家电网标识,当地都很难找到。后来我们想办法在成都*,辗转邮寄过来。
但改造的效果比想象中更好:大厅宽敞亮堂,标识醒目统一,自助设备也上线了,很多细节充分考虑了客户体验和工作人员舒适度。
林芝地区县供电公司的第一个标准化供电营业厅就这样亮相了。



朗县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普布次旦说:以前上班就像摆“路边摊”,现在坐在明亮规整的营业厅里,人都自信了!
朗县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很多村落散落在偏远区域,为供电服务带来了种种不便。不怕,咱可以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拉近彼此距离啊!
我们三个人又协力开通了林芝地区首个代管县公司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从此,停电信息有了集中的发布途径,而居民们有关电费的疑问也有了方便的反映渠道。
公众号上线没几天,就收到了客户格桑顿玉在后台的留言。
他提的问题涉及转供电,电话里三两句话还真解释不清。郑仁广就和普布次旦开了两小时车,前往格桑顿玉所在的登木乡。



没想到你们会跑这么远来给我解释,真的很感动!回头我会把政策也转达给其他人。

格桑顿玉

郑仁广还把朗县“三乡三镇”划分为三大服务网格,实行标准化管理。
通过推行业扩大客户经理制、用电业务“首问责任制”、营销基础台账“一户一档”等制度,这里的“主动服务”理念初步建立,大客户用电报装时限缩短了32%


奋战在抢修复电一线
防汛应急演练派上用场

夏天汛期一到,县城各个雅江支流水量暴涨,甚至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对沿线密布的线路杆塔造成严重威胁。
而来自东南沿海的我们仨,有的是抗击台风的丰富经验,对此倒是有信心。
我们在朗县电网第一次“真刀*”组织起了防汛应急演练:
郑仁广拟定方案框架,陈晖负责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示范,陈晓杰制定演练细节。
我们仨对演练脚本来回推敲了一个星期,细致到连用餐、车辆等后勤保障也不落下。演练后还进行了深入的评价、制作完整视频以供培训。
演练很快派上了用场。
有一次,10千伏登齐线洛龙支线因为持续降雨发生倒杆,导致线路跳闸、18户居民停电。
“粮草”充足、反应迅速,陈晖和陈晓杰第一时间组织队伍赶往抢修现场。


道路被冲毁,大家伙徒手扛起沉重的沙袋和抢修工具过溪,冒雨前行,奋战了5个多小时后,我们在当天就恢复了供电。



我们援藏期间,朗县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电网规模几乎翻了一番。接下来怎么有序地管理电网,是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依据以前电网运维的经验,因地制宜*当地电网运维的管理规范。

朗县员工益西
跟着来帮扶的同事们,我们学会了如何开展线路红外测温,及时处理了一些隐患。他们既专业又勤奋,不仅带来先进的运维技术、管理经验和工作制度,还带头做给我们看。


开办“夜校”培训员工
为当地创造“新鲜血液”

企业发展最根本还是靠人。为了把援藏的“输血”变为“造血”,我们不仅根据日常任务需要开展分专业培训,还办起了常态化、专业全覆盖的“夜校”。
“夜校”课程内容包括供电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仨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轮流上场授课。
不管是对先进做法好奇的老员工,还是求知欲满满的新员工,都从中获益匪浅。
西藏首个代管县供电公司的电力实训基地也在我们这儿建起来了,为当地员工业务技能持续提升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朗县供电公司员工旺宗
没想到工作之余还在单位继续“充电”。
在这里工作一年半,我们蓦然发现,“援藏合伙人”的故事早就演变成“藏汉一家亲”的情缘。我们和当地藏族同事已经成了分不开的朋友。
藏族小伙伴们还送给我们每人一个藏文名字:次仁顿珠、扎西次仁、罗布多吉。这种真挚的情谊值得我们珍藏一生。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