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文件要求,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
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
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
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文件中提到,各高校应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
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试纪律,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
科学合理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要求,严格全过程管理,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落实学士学位管理办法,健全学士学位管理制度,严格学士学位标准和授权管理,严把学位授予关。同时,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提高课程建设规划性、系统性,避免随意化、碎片化,坚决杜绝因人设课。
实施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着力打造一大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金课”。改进实习运行机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及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
推动健全大学生实习法律制度,完善各类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制度保障。
加大对学生实习工作支持力度,鼓励高校为学生投保实习活动全过程责任保险,支持建设一批共享型实习基地。
持续推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高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整体水平,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统筹规范科技竞赛和竞赛证书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
包括在校生一直很关心的学分,
文件中也同时提到各大高校需完善学分制。
支持高校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
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修满毕业要求的学分,应准予毕业;
未修满学分,可根据学校修业年限延长学习时间,通过缴费注册继续学习。
支持高校按照一定比例对特别优秀的学士学位获得者予以表彰,并颁发相应的荣誉证书或奖励证书。
关于辅修学位与双学位的问题,文件中表明:
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
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
高校应研究制定本校辅修专业目录,辅修专业应与主修专业归属不同的专业类。原则上,辅修专业学生的遴选不晚于第二学年起始时间。
对没有取得主修学士学位的学生不得授予辅修学士学位。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支持符合条件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试点,试点须报省级学位委员会审批通过后,通过高考招收学生。试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所依托的学科专业应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分属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
试点人才培养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充分反映两个专业的课程要求、学分标准和学士学位授予标准,不得变相降低要求。
本科毕业并达到学士学位要求的,可授予双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应在证书中予以注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得开展授予双学士学位工作。2019年6月,《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也曾提出,
将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全面取消清考。
《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探索实行荣誉学位,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
完善学分互认机制,推动健全学分制收费管理制度,鼓励学生跨校、跨学院、跨专业选课,以利学生以多种方式获得学分。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全面取消清考。”
据报道,对于大学“学渣”们来说,如果哪门课程挂了科,补考也没通过,在毕业前参加学校安排的清考,是拿满学分按时毕业的最后机会。
一般来说,清考的考试要求都不太高,这也使得清考被质疑是最后关头的系统性“放水”。
不少高校教师表示,取消清考,有利于大学“严出”,减少大学生在校期间“混日子”的现象。
在去年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发话:
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
据报道,有高校曾以“大学最后悔的事”为题在网站上展开调查,结果接近40%的人选择了“虚度大学光阴”。 “大学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多去几次图书馆”...也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遗憾。取消“清考”制度,“体育不合格不能毕业”、建立本科学业预警淘汰机制,未修满学分缴费注册继续学习......
点赞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