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
1、学校应与属地社区、公安机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社区等做好对接,根据疫情新形势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学校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健全疫情防控和处理机制。
2、根据本校师生员工数量,做好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一次性乳胶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常用防疫物资储备,专人管理,确保存放安全。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和健康观察室,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处置场所。
3、对校园室内外环境实施全面的环境卫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彻底清洁和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托幼机构要对户外大型玩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对儿童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洗手间等各类生活、保育场所开窗通风。
4、按学生人员足额配备校医或保健医师,并定期对校医或保健教师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考核,确保开学后相关防疫工作正常开展。
开学后
1、将新冠肺炎和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健康教育内容,定期组织培训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师生员工和学生家长。密切关注师生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
2、精准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员开学前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等。了解新冠肺炎症状,对于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的人员,应督促其及时就医、按规定流程处置。
3、坚持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晨午检制度、“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等,完善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建立“一人一台账”。做好缺勤、早退、病假记录,发现因病缺勤的教职员工和幼儿需及时追访、登记和上报。严格执行复课证明查验制度。进行晨午检时,工作人员应当佩戴口罩、帽子和一次性手套,并做好手卫生。做好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水痘等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监测、分析、预警、处置工作。
4、校园应实行相对封闭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来访人员还需查验健康码、行程卡,并进行登记,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进入校园。
5、每日对校门卫室、教室、实验室、食堂、办公室、宿舍、体育运动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卫生间等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进行巡查,排查潜在风险,加强整改。
6、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监测、卫生清洁和消毒消杀工作,定期通风换气,增加对重点场所地面和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消毒。
7、合理管控人员密度,尽可能实施最小单元群体管理。加强校园聚集性活动管理,非必要不举办;确有必要举办的活动,报当地教育部门批准,压缩规模、缩短时间、控制人流、保持距离,可通过错峰开会、网络视频或提前录制会议材料等方式召开会议。
8、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管理。食品等原料要从正规渠道采购,保证来源可追溯。开餐前半小时完成就餐区域的消毒和通风换气。规范就餐流程,尽量集中分餐、送餐到班,或错时、错峰食堂就餐。做好食堂地面、桌椅和餐(饮)具、炊具的清洁消毒和餐余垃圾清理和分类。
9、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严格控制视屏时间。教师授课应当合理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学校应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合理安排作息,引导学生科学运动,平衡营养膳食,保证心理健康、充足睡眠。
10、校(楼)门值守人员、保洁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等工作期间,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弄湿或弄脏后,要及时更换。食堂工作人员还应当戴帽子和穿工作服并保持清洁、定期洗涤、消毒。如出现发热、干咳、咽痛、流涕、腹泻、乏力、嗅(味)觉减退、肌肉酸痛等症状应上报并及时就诊,不带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