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来到家乡当地的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在这次参观博物馆的旅途中,大概分为了三部分,分别为越国文化馆、绍兴黄酒馆,以及绍兴纺织馆。
我将参观重点放在了越国文化馆与绍兴纺织馆上。说到纺织,我就联想到柯桥的轻纺城,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绍兴的经济发展。在绍兴纺织馆中,我了解到了从先秦时期,中国的纺织行业就拉开了繁华的畜牧。先秦时期,古人就不断摸索着布料的原料、织造方式。有用到葛麻、苎麻、蚕丝等原料,以骨针、陶纺轮等工具来织造布料,等到三国时期,已经可以制成四大名品之一的蜀锦了,且色泽鲜亮,图案精美。而等到了宋朝之后,织物的精细程度就上一层,织物制成的书绢,小小一块,可以织上成百上千个字体,且字体的笔画清晰可见,可见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人们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此外,纺织的工具由简单的骨针、陶纺轮进步为可直接制成布匹的各式纺机。我也看到了千百年来,中国的手工业由简单的家庭作坊自给自足,转变为了可以谋生的企业制度。小小的布匹见证了几千年文化的转变。
而说到越国文化,最先让我想到的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青铜器的普遍使用。吴越之间的战争早在携李之战中就可见端倪,勾践的获胜为其轻敌惨败埋下前因,而命运像一个轮回一样,让勾践学会隐忍,成为最后的胜者。其中不仅仅经历了卧薪尝胆,还有吴王为复国广纳贤才,礼贤下士的故事。而吴王复国后,“狡兔死,走狗烹”也成了范蠡规劝大臣文种的一句真理,却最后没有被听劝,文种最后惨遭赐死。我也不仅感叹帝王心术。青铜在吴越之战中也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的兵器都离不开青铜的身影,矛、勾、剑都由青铜制成。而青铜也不仅仅是兵器的原料,也是农耕器具的原料。青铜也可以视为那个时代的文明。
绍兴的文化形成好像都缩影在这小小的博物馆中了,让我感叹文明的形成永远离不开过去。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