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七夕”,人们的第一反映是情人节。除了情人节,“七夕”还是一个富有浓郁传统味道的节日,就我家乡而言,有着流传至今的一个传统习俗:慕仙,拜七姐。
农历七月,记得小时候总有一天家里是放满了水果,奶奶还煮了香喷喷的自家磨制的芝麻糊,当我们想吃的时候就会被奶奶喊上一嗓子:“你这孩子,七姐都还没吃呢!”虽然那时候还不知道 “七姐” 是谁,但为了能早点吃到各种馋人的食物,我就会跟着奶奶身后帮着把各种好吃的拿上天台并细心地摆盘。问过外婆这是在做什么,她说这叫 “慕仙” 。再追着问,一段浪漫的传说就又开始了它的交口传颂。
相传,被王母娘娘拆散的牛郎和织女,因为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鹊桥,让他们能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初七于鹊桥相会。在民间,这一天就成了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据了解,古时候的人还把七夕称为双七节、香日节、星期节、巧夕节、女节、兰夜节、小儿节、穿针节等。
我的家乡—新会在“七夕”当天有着“慕仙,拜七姐”的习俗,即当地人用瓜果,芝麻糊等供奉*和牛郎的一种古老仪式。慕仙通常在七月初六晚上12点左右开始,人们会在自家天台或者宽敞的院子里摆放七种水果,有的人还会放菱角或凉粉,然后再放上七碗芝麻糊、烧七支香,有的人还会烧花衣(袍衣),别具传统蕴味。听长者说,各地有各地的习俗,这都是不一定的。
“慕仙,拜七姐”不仅仅是简单的传统习俗,更是家庭团聚,联络感情,其乐融融的美好时光。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