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安全】关于*那些事(二)

用户头像
来自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发布于:2020-07-01 15:03:00

关于*的那些事

你还觉得*离我们很远吗?

你还在抱着侥幸的心理

认为自己不会被*吗?

快和小易一起看看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吧!

五、脱离平台交易*

案例

2020年6月1日某学生在咸鱼上交易,后来通过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支付的形式被骗3980元。2020年5月21日15:20,某同学在**了一套衣服。20:00许,该同学接到客服电话称,可以直接汇款到其银行账户进行支付,这样可以再打9折,客服与该同学与加了微信并发来二维码,该同学扫码支付后发现自己银行卡被转出3200元钱,同时微信被对方拉黑。

分析

这是两起网购私下交易造成的*。网上购物、二手货交易等,不要绕开正规平台,随意添加客服QQ、微信或支付宝好友进行私下交易;要弄清楚支付码与收款码的区别;不要轻易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以免中木马病毒或误入“*”,要了解“*”是一种专门欺诈用户的*。

六、网络**

案例

2020年4月30日,某学生网上*,通过点击对方QQ号发送的链接,以支付宝花呗、余额宝扫描对方二维码的形式被骗5680元;5月12日,某研究生网络*被骗9315元;5月19日,一位学生在宿舍以网络*提成返现的形式被骗1350元;5月23日,又有学生在网上*被*500元……

分析

网络**是大学生被骗次数最多、金额比较大的一种*类型。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兼职挣钱的虚假信息。有这么好的挣钱机会对方为何不让自己的家人或亲朋好友来做?所谓的*返现提成,骗子开始会让你尝一点甜头,接下来会设置各种陷阱让你越陷越深,欲罢不能。而网络*是用*的方式赚钱,本身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违法行为。

七、假扮身份*

案例

2019年12月23日,某学生接到陌生电话直呼其名,问学生听出来自己是哪位吗?该生觉得对方口音很像自己认识的某位老师,就主动称对方为“某某老师”。“老师”先说一些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话,然后说自己急需钱“办事”,该生在未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转账,最后被骗4900元。

分析

这是一起“猜猜我是谁”*案件。学生接到陌生人电话,对方能够直接称呼姓名,就以为肯定是认识自己的某位老师;然后说自己急需现金“办事”(往往编造一些不方便公开、见不得阳光的事)。向学生借钱并承诺事后归还。而“老师”本人此时不方便,先是让学生提前准备好现金送到某个地方;隔一段时间后,又说现金不方便改为转账汇款,学生在未核实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照办,最后发现上当。当然,骗子的身份可能变为“领导”、“同学”等等。接听陌生电话务必保持警惕,涉及钱的事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请思考:老师会向学生借钱吗?为什么骗子能知道你的电话号码和姓名? 为什么你在转账汇款前,不先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怎样核实?为什么对方最后都不要现金而是改为转账、汇款了?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大家就不会在这类“猜猜我是谁”的*中上当受骗了。

八、订阅图书*

案例

2017年9月16日22:50许,雁山校园110接学生电话报警称,有3名冒充我校某学生组织的工作人员在某宿舍帮助学生订《时代英语》报,可能是*。保卫处迅速将可疑人员控制后移交雁山派出所调查处理。据了解,该3名嫌疑人在宿舍里先跟当事学生宣讲安全知识,取得学生信任后就开始帮征订报纸。共有31名学生参与,分别通过现金、POS机刷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付款,每人200元,共计6200元。

分析

订阅报刊杂志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上门征订很难核实其资质。据高年级的学生反映,此前订阅报纸大家只收到了过前几期,但后来就没有了。警察处理过此类事件,只能算是消费欺诈,最多是追回部分订金,不能当*案件处理,转交工商部门追查,最后不了了之;如果逮不到“骗子”,学生就会遭受损失。

点赞 (0) 回复
1 2 3 4
GO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