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8 实践日志
木活字印刷是雕刻在木板上的单个文字,通过排列组合以印刷不同内容的书籍。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术”的大型表演让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穿越时空重现于世人眼前,令全世界叹为观止。2020年7月18日,我和我六团九队的小伙伴们赴东源木活字印刷馆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的三名成员分别从杭州、温州鹿城区、温州瑞安市出发前往浙江温州瑞安的东源古村,这里被誉为是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所在,至今墨印飘香,古朴静美。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源村,保留着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的东源木活字印刷技艺。这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现如今,墨汁芳香依然在青山绿水间千年不散,木活字印刷技艺在这里被完整地保存着。我们决定为这样执着的传统文化一探究竟。
13:30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了展馆。展馆不大,是一座颇有古典气质的二层小楼,一楼是关于中国印刷史的介绍,二楼则是关于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展览。
前来接待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着他们引以为豪的东源木活字印刷。他说:“东源村位于飞云江畔,三面环山,东源村人们安静栖息于此甚少与外界打交道。在这平凡的竹篱瓦舍间,生活着一群坚守刻木活字的手艺人。据说他们祖先原住在河南,后来迁居福建安溪,一部分人迁入浙江瑞安东源村这个风水宝地。一个叫王法懋开始把木刻活字应用于谱牒印刷。从此,他的子孙后代就和木刻活字印刷与修谱结下不解之缘,‘梓辑’就成为他们的谋生之技,一代代传承下来。”村民对木活字对热爱也表现在瑞安木活字的用材考究上。瑞安木活字采用上好的棠梨木,将其进行干燥处理之后,按字模尺寸将木头切成一块块板料,再将木块板料层叠在一起扎紧,锯盛数十厘米长方形木条,再将木条层层码放,沿匝框架内侧锯开,最后用刨子将前后两端刨平,一个个字模就此制作完成,存放备用。对木活字的热爱让村民坚定驻守村庄的决心和信心。无论世道如何轮转,外界如何改变,总有一群痴心的手艺人在村庄传承着这门手艺,这是他们全部生命的来源,也是他们心里的责任和使命。
之所以当地的木活字印刷得以传承至今,还要得益于浙南地区的宗族文化,即温州地区的家族对家谱制作的重视。
瑞安木活字印刷技术传承的主要特征是扎根于农村,在家族、家庭中传授,同时也逐渐随联姻和邻里关系,逐步授艺于外姓、外村甚至外县人。如今,瑞安木活字印宗谱队伍还有120多人,其中,东源村王氏家族60来人。
“据《周礼》记载,4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了掌“奠系世,辨昭穆”,即家族谱系的史官。汉代以后,修谱之风遍及华夏。特别是温州地区,至今寻根续谱的宗族观念仍比较强,一般每隔20年左右,每个宗族都要续修族谱一次。因此,东源村‘谱牒梓辑’的行当,就得以继承、流传和发展。”如此久远的历史,竟能保留至今,不禁让我们感慨万千。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惊叹倒是不足为奇,习以为常地翻开温州城乡各地的族谱,扉页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岱)村×××梓辑”。他介绍道:“由于谱牒讲究传统,宣纸、线装、老宋体,决定了要运用木活字印刷这一传统工艺,从而使东源的木活字印刷术代代相传,应用至今。”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真真正正的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完整地再现了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二十道工序,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证明。如此多的工序,饱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果能亲手体验这来自千年的传奇那该多好呢?然而,16:30是展馆的闭馆时间,工作人员见我们对木活字印刷如此热诚,答应我们明天带领我们共同学习体验。
通过参观中国木活字印刷馆,团队成员对中国木活字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中国木活字印刷的魅力。在学习欣赏的同时,我们更应有责任意识,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保护和发扬传统工艺,弘扬中国木活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