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在分类储存阶段属于公众的私有品,垃圾经公众分类投放后成为公众所在小区或社区的区域性准公共资源,垃圾分类搬运到垃圾集中点或转运站后成为没有排除性的公共资源。从国内外各城市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来看,大致都是根据垃圾的成分、产生量,结合本地垃圾的资源利用和处理方式来进行分类的。2019年6月25日,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将入法。
今年上海率先进行了垃圾分类的工作,长沙作为46个分类重点城市之一,今年10月份应该会实行垃圾分类的工作。10月底实现全市全覆盖。
根据《2019年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要求,今年,长沙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现全市633个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区县(市)要引导居民按照“干湿分类为主、四分类为辅”的原则,根据设施设备情况准确投放。另根据长沙垃圾分类推进时间表,10月底前全市将实现所有社区和单位垃圾分类全面覆盖到位。长沙正加快立法进程,尽快出台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
干湿分类主要是要求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干垃圾分开投放,而四分类法则是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四类进行收集、运输和处置。
1/干垃圾
干垃圾,没有危害,也不能再回收的。如建筑垃圾类,生活垃圾类等,如砖瓦陶瓷、渣土、餐巾纸、卫生间用纸、尿不湿、猫砂、狗尿垫、污损纸张、烟蒂、干燥剂、污损塑料、尼龙制品、编织袋、防碎气泡膜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2/湿垃圾
易腐烂、易粉碎的垃圾,比如厨余垃圾,瓜果剩菜等。不过,筒子骨/核桃壳/榴莲皮/波罗蜜核等属于干垃圾干垃圾。
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其中134家中央单位已通过验收,并建立了11个示范单位;29个省(区、市)已完成省直机关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目标。
21个省(区、市)已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部分地级城市(以下简称46个重点城市)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体系建设。
其中,41个城市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14个城市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规章,23个城市将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列入立法计划。
垃圾分类的小建议:
1、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媒体具有社会责任,作为政府也有能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包括电视、广播、报刊资料等,有效地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普及垃圾资源的再利用知识教育,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归类知识的宣传教育。很多市民至今尚对那些是可燃烧垃圾、不可燃烧垃圾、厨余垃圾等的分类不能很好界定。
2、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培训宣传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社区居民点是各类家庭残余生活垃圾,包括厨余垃圾、电子垃圾、废纸电池、塑料等的最重要集聚地,垃圾分类也最复杂。对广大居民,特别是年龄偏大、居住分散的社区居民而言,知识的匮乏和分类不当的现象最为集中。有些居民对一些新闻媒体和电视频道有所偏爱,媒体报纸等不能完全覆盖,因而,从街道和社区入手,是解决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的重要场所,必须加强。也可以借鉴日本横滨的经验,据说日本横滨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效果,分类达到了10类之多,为了帮助人们适应新的垃圾分类方法,还专门为市民发放了一本27页的说明手册。不妨我们也可以采取发放分类书册的方法。
3、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成功经验之一。中小学教育中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是解决垃圾分类和资源利用的根本环节。据了解,日本小学的环境教育,就是从垃圾分类做起的。这些学生回到家和在社会上也是很好的普及宣传员和监督员,将对家庭及周围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知识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4、实施推广定时分类回收,在垃圾回收箱标明分类与回收时间标志。分类和分时回收,是被工人为垃圾分类作的最好的国家日本等国很成功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一是首先做好分类工作;二是在回收时在每周的特定日进行特定种类的垃圾集中回收,以便很好的循环利用。在垃圾分类做的最好的日本,可以在大街和路边的任一回收点,都贴有垃圾分类知识和每周定期回收的时间安排,非常醒目(图二即为日本在垃圾回收处贴出的分类与回收日期标志),对普及和实施垃圾分类与资源再利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5、其它配套与辅助措施。除了上述具体措施外,其它国际上很好的经验都可以借鉴。例如,1)分步实施逐渐完善推广,先行赠送分色垃圾袋(如,绿色为可循环垃圾),袋子上印制类型标志;2)对电池类的重点监管,继续普及“绿色账户”回收网店(这一点与台北回收可回收垃圾的做法类似),市民可以定点、定时将家中废弃的电池、玻璃瓶、饮料纸包装、过期药品等可回收垃圾用以兑换积分,换取相应小礼品;3)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制度与监督机制,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的逐步推广和加快实施。
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很难实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一些大城市或慑于中央的部署或迫于社会的压力,在政府主导下依靠社会力量举行的非产业化的、运动式的各种垃圾分类试点或活动、运动都是“屡试屡败、屡败屡试”。因为居民不愿意配合实施,于是把责任归咎于公民素质低下、环保意识不强。
几乎所有试点城市,居民把垃圾分类投放了,又被混合收运了。忽视无视甚至排斥环卫保洁工人参与垃圾分类收集。有部门领导称,环卫工人本来就非常辛苦,还要他实施垃圾分类收集,于心不忍呐!其实在产业化的垃圾分类体制机制下,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2、在混埋混烧体制机制背景下一些社会力量自主开展的各种垃圾分类公益或志愿者活动,充满艰辛,收效甚微。如向居民宣传或指导垃圾分类,或志愿者亲自在一些重要场所捡拾清除垃圾。非常悲叹的是,这些社会力量以为只要教会居民如何分类就可以了,
很少有人意识到为什么垃圾分类推行如此艰难,根本的就是体制机制原因,必须打破旧的混埋混烧体制机制,建设新的分类利用体制机制,才会迎来全新的垃圾无害化未来。
3、现今,全国各地不时地有机构举行有关垃圾分类的研讨、论坛和讲座活动,但就是没有从批判、否定和打破垃圾混埋特别是混烧的体制机制着手进行研讨,从而得出并推出正确有效可行的垃圾分类的体制机制方案。
4、在混埋混烧体制机制背景下《三位一体垃圾分类产业化专利方案》备受冷遇,是因为《三位一体垃圾分类产业化专利方案》是“真正的两网融合”,实施三位一体,必定大幅减少或基本取消垃圾混埋混烧,即带来巨大的环保效益,
从而使得垃圾混埋混烧体制机制一定会轰然崩塌,这可是垃圾混埋混烧体制利益格局和既得利益集团所不能接受和坚决阻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