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端”为“初”之义,午与“五”相通,故端午也叫“端五”,也就是“初五”;另一种解释为端午的“午”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又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时至今日有很种说法,诸如:源于纪念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源于吴越民族图腾祭等等。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应当是纪念屈原的传说。
在我国各地端午节习俗不尽相同,但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比较普遍,这都与历史故人屈原联系起来。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投身于湖南汨罗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不幸,便驾舟奋力营救,后流传下来赛龙舟的风俗;又传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有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投入河中,再后来演变做成粽子样。
发展到现在,端午节早已成为中国民俗传统的节日,各地不尽相同,但主要有:吃粽子或于门上插*或菖蒲驱邪,或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或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在农村,端午节除了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农忙季节的开端,麦子黄,秧苗青,荷叶展,菱花开……
点赞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