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端午节

用户头像
来自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李湘发布于:2019-06-07 12:34:11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潮汕人俗称“五月节”。每逢端午节,潮汕人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吃一些健身除病的药物、药膳与药酒。

  传说五月初五是龙的生日,这一*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因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称之“龙须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农历五月,古代称之为“恶月”,从气候上来看,渐入热夏,湿热弥漫,人易染病,是灾疫流行之时。所以,在端午节前后,时兴在门上悬插菖蒲、艾叶,谓之“蒲剑”、“艾虎”,以驱邪避害。

 “清明食叶,端午食药”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潮汕饮食俗语。潮人把五月节视为除虫驱病的“圣日”。除了插艾蒲,沐药浴外,还有其他一些服药膳的习俗。澄海、潮安一带,是日中午有吃真珠花菜(即白苞蒿)的习俗,据说可以除去腹中毒质。小孩子吃使君子炒蛋,消疳去积;老人服用谷精子瘦猪肉汤,有明目保健作用。

  可能很多人过端午节时都会想起屈原,但是在我们南方,特别是在潮汕地区,端午这天不单是用来记念屈原,同时它也是作为我们记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在这天,人们会像清明节一样,通过祭祖来纪念自己的祖先。

  潮汕人称粽子为“粽球”。潮谚有“未吃五月粽,破裘唔甘放”,意思没有吃到端午节粽子,冬天的衣服不能收起来,过了端午节才意味着夏天的到来。因潮汕话“粽”与“壮”同音,端午节男女老少吃粽子,亦求“壮”的*。

  潮汕粽子种类繁多,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味道的“粽球”,但这其中,“栀粽”和“双烹”粽是最具特色也是最受欢迎的品种。

“双烹”粽是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小食。“双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一半是咸,一半是甜。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喷喷,深受潮汕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制作工艺要求严格,不仅“色、香、味”俱全,其形状也很讲究,要用竹叶、咸水草扎成四角形。煮熟的粽子外观棱角分明,晶莹的米粒清晰润滑,十分惹人喜爱。因此,“双烹”粽子,在当地最负盛名,不仅因为其独具特色,更因其包含着浓浓乡情,是不少旅居海外潮籍乡亲的回忆。

  在潮州凤凰镇,端午节包栀粽的习俗由来已久。“凤凰桅粽”包得像一个小枕头,而不是传统的三角,“枕头粽”也因形似枕头而得名,虽也以糯米为原料,但其制作方法和渗入的液汁,却绝无仅有。

  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点赞 (0) 回复
发布回复
点击图片